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关于互联网发展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关于“互联网+农业”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3.3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4 关于农业经营主体与互联网应用的研究 | 第15页 |
1.3.5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互联网+农业 | 第19页 |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19-20页 |
2.1.3 经营主体行为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1页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农户行为理论 | 第22页 |
2.2.4 互联网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2.2.5 创新扩散理论 | 第23-24页 |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论分析 | 第24-29页 |
2.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为特征 | 第24-25页 |
2.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为目标 | 第25-26页 |
2.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行为的经济分析 | 第26-29页 |
第3章 江苏互联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 第29-41页 |
3.1 “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 第29-36页 |
3.1.1 互联网发展 | 第29-33页 |
3.1.2 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状况 | 第33-34页 |
3.1.3 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状况 | 第34-36页 |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 | 第36-41页 |
3.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第36-39页 |
3.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9-41页 |
第4章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互联网应用行为分析 | 第41-61页 |
4.1 调查区域与对象 | 第41-43页 |
4.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43-44页 |
4.3 样本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的分析 | 第45-54页 |
4.4.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的现状与局限性 | 第45-47页 |
4.4.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互联网的认知状况 | 第47-49页 |
4.4.3 互联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管理决策行为的影响 | 第49-52页 |
4.4.4 互联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经营行为的影响 | 第52-54页 |
4.5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的案例分析——以常州市都市E农庄为例 | 第54-61页 |
4.5.1 都市e农庄概述 | 第54-55页 |
4.5.2 都市e农庄的建设背景及意义 | 第55页 |
4.5.3 都市e农庄应用互联网的分析 | 第55-56页 |
4.5.4 都市e农庄应用互联网带来的经验 | 第56-57页 |
4.5.5 都市e农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4.5.6 都市e农庄的发展建议 | 第58-61页 |
第5章 关键问题与政策建议 | 第61-67页 |
5.1 主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互联网应用的关键问题 | 第61-63页 |
5.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素质存在差异 | 第61页 |
5.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联网应用水平存在差异 | 第61-62页 |
5.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差异 | 第62页 |
5.1.4 利用互联网培育发展导新型经营主体机制不完善 | 第62-63页 |
5.2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5.2.1 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互联网应用水平 | 第63页 |
5.2.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互联网信息化功能 | 第63-64页 |
5.2.3 推进互联网应用,创新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模式 | 第64页 |
5.2.4 依托互联网机制,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64-67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7-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