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1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3页 |
1.3.2.2 描述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1.3.2.3 多学科研究方法相融合 | 第13-1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4-17页 |
1.5.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1 长尾理论 | 第17页 |
2.1.2 一般均衡理论 | 第17-18页 |
2.1.3 金融创新理论 | 第18页 |
2.1.4 空间相关性理论 | 第18-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2.2.1 互联网金融 | 第19-21页 |
2.2.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关系 | 第21-23页 |
2.2.3 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2.4 空间相关性 | 第24-27页 |
2.2.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7页 |
2.3 研究假说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 | 第29-37页 |
3.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 第29-30页 |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趋势特征 | 第30-32页 |
3.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地区特征比较 | 第32-37页 |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37-49页 |
4.1 模型设定 | 第37-40页 |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2.1 变量选择 | 第40-41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4.3.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 | 第41-44页 |
4.3.2 计量分析 | 第44-4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9-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