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道路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1-14页
        1.2.1 复合材料介电模型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2-13页
        1.2.2 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3-14页
    1.3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14-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本文主要技术路线图第16-18页
第2章 复合材料介电特性基本理论第18-52页
    2.1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第18-20页
    2.2 复合材料极化性质与介电常数第20-24页
    2.3 常见复合材料介电模型第24-28页
        2.3.1 Lichtenecker-Rother(LR)模型第24-25页
        2.3.2 Rayleigh 模型第25-26页
        2.3.3 其它模型第26-28页
        2.3.4 小结第28页
    2.4 常见的介电常数测试方法第28-36页
        2.4.1 同轴探头法第29-31页
        2.4.2 自由空间波法第31-33页
        2.4.3 平行板法第33-36页
        2.4.4 小结第36页
    2.5 沥青混合料介电模型研究第36-50页
        2.5.1 理论基础第37-38页
        2.5.2 试验材料第38-44页
        2.5.3 试验方案第44-46页
        2.5.4 试验结果分析第46-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介电常数与部分工程指标相关性研究第52-74页
    3.1 沥青混合料密度与沥青含量的基本概念第52-55页
        3.1.1 对沥青混合料密度的认识第52-54页
        3.1.2 对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认识第54-55页
    3.2 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密度相关性研究第55-67页
        3.2.1 理论基础第57-60页
        3.2.2 试验材料第60-62页
        3.2.3 试验方案第62-64页
        3.2.4 试验结果分析第64-67页
    3.3 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沥青含量相关性研究第67-73页
        3.3.1 理论基础第67-69页
        3.3.2 试验材料第69页
        3.3.3 试验方案第69-70页
        3.3.4 试验结果分析第70-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工程实际验证第74-85页
    4.1 工程基本情况第74-78页
        4.1.1 武汉西四环线沥青路面上面层第74-75页
        4.1.2 武汉西四环线沥青路面中面层第75-76页
        4.1.3 武汉西四环线沥青路面下面层第76-78页
    4.2 沥青路面部分工程指标验证第78-84页
        4.2.1 沥青混合料密度第79-82页
        4.2.2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第82-84页
    4.3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基于检测频率与温度条件的介电模型研究第85-110页
    5.1 检测频率对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的影响第85-87页
    5.2 温度条件对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的影响第87-92页
    5.3 建立基于检测频率与温度条件的沥青混合料介电模型第92-109页
        5.3.1 理论基础第92-95页
        5.3.2 试验材料第95-97页
        5.3.3 试验方案第97-99页
        5.3.4 试验结果分析第99-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3页
    6.1 结论第110-111页
    6.2 创新点第111页
    6.3 展望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9页
学习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第119-120页
    发表的论文第119页
    获得的专利第119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试验和数值方法的桥墩复合材料防车撞结构性能研究
下一篇:特厚板埋弧焊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