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不认罪问题概述 | 第15-23页 |
第一节 不认罪释义 | 第15-17页 |
一、概念及内涵解析 | 第15-16页 |
二、分类及具体表现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不认罪成因探究 | 第17-19页 |
一、内部心理障碍 | 第17-18页 |
二、外部环境障碍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不认罪之法律效果评析 | 第19-23页 |
一、实体效果 | 第19-20页 |
二、程序效果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不认罪案件实证研究 | 第23-27页 |
第一节 样本的选取以及分析、统计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节 主要特点总结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概述 | 第27-41页 |
第一节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含义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适用性分析 | 第30-41页 |
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现实需求 | 第32-37页 |
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困境 | 第37-41页 |
第四章 不认罪案件贯彻“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的现实构想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发挥“从宽”的激励作用,保证承诺兑现 | 第42-47页 |
一、纠正对政策的错误认知和定位 | 第42-44页 |
二、从刑法的角度把握从宽的限度 | 第44-46页 |
三、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构建程序激励机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发挥“从严”的威慑效力,保证罚当其罪 | 第47-55页 |
一、纠正对政策的错误认知和定位 | 第47-49页 |
二、从刑法的角度把握从严的限度 | 第49页 |
三、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构建严密、完整的普通程序 | 第49-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