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写词列表 | 第14-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2页 |
1.2 研究热点及现状 | 第22-25页 |
1.2.1 透镜阵列收发机算法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2.2 用户协作技术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2.3 无线信能同传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1.4 符号说明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透镜天线阵列、全数字预编码及后向散射的基本原理 | 第28-43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透镜天线阵列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2.3 传统全数字预编码基本原理及算法 | 第34-38页 |
2.3.1 ZF预编码算法原理 | 第35-36页 |
2.3.2 MMSE预编码算法原理 | 第36-37页 |
2.3.3 MRT预编码算法原理 | 第37-38页 |
2.4 后向散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无线供能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 第38-42页 |
2.4.1 后向散射技术概述 | 第38页 |
2.4.2 后向散射系统结构及分类 | 第38-40页 |
2.4.3 后向散射的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2.4.4 后向散射在无线供能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基于毫米波透镜阵列的预编码和波束选择矩阵联合设计算法 | 第43-71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43-45页 |
3.3 信道模型 | 第45-46页 |
3.4 优化问题描述 | 第46-47页 |
3.5 优化问题转化 | 第47-49页 |
3.6 基于惩罚对偶分解的算法 | 第49-58页 |
3.6.1 惩罚对偶分解方法框架说明 | 第49-52页 |
3.6.2 求解问题(3.18)的惩罚对偶分解算法 | 第52-58页 |
3.7 基于干扰消除波束选择的简化算法 | 第58-62页 |
3.7.1 基于干扰消除的波束选择算法 | 第58-61页 |
3.7.2 预编码矩阵的优化 | 第61-62页 |
3.8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62-65页 |
3.9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5-70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无线供能透镜阵列系统中基于后向散射的用户协作 | 第71-87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72-75页 |
4.2.1 传输协议描述 | 第74-75页 |
4.3 用户吞吐量分析 | 第75-79页 |
4.4 信道模型 | 第79-80页 |
4.5 问题建模 | 第80页 |
4.6 问题转化与求解 | 第80-83页 |
4.7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基于毫米波透镜阵列的分离式无线供能网络收发机设计 | 第87-105页 |
5.1 引言 | 第87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87-90页 |
5.2.1 下行无线能量传输 | 第89页 |
5.2.2 上行无线数据传输 | 第89-90页 |
5.3 信道模型 | 第90-91页 |
5.4 优化问题描述 | 第91-92页 |
5.5 优化问题转化 | 第92-94页 |
5.6 优化算法描述 | 第94-101页 |
5.6.1 关于模块一的子问题及求解 | 第96-97页 |
5.6.2 关于模块二的子问题及求解 | 第97-99页 |
5.6.3 关于模块三的子问题及求解 | 第99页 |
5.6.4 算法小结 | 第99-101页 |
5.7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