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及实践 | 第14-22页 |
2.1 海绵城市相关原理 | 第14-17页 |
2.1.1 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 第14-15页 |
2.1.2 城市水文学原理 | 第15-16页 |
2.1.3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第16-17页 |
2.2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进展及实践 | 第17-18页 |
2.3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进展及实践 | 第18-22页 |
2.3.1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2 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我国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 第22-29页 |
3.1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作用和意义 | 第22-24页 |
3.1.1 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和实用性 | 第22页 |
3.1.2 雨水收集利用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 第22-24页 |
3.2 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 第24-26页 |
3.2.1 国外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 第24页 |
3.2.2 我国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 第24-25页 |
3.2.3 南宁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 第25页 |
3.2.4 雨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 第25-26页 |
3.3 我国南北方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特征对比 | 第26-29页 |
3.3.1 我国雨水资源分布状况 | 第26页 |
3.3.2 北方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特征 | 第26-27页 |
3.3.3 南方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特征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南宁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利用策略 | 第29-44页 |
4.1 南宁市基本概况 | 第29-34页 |
4.1.1 地理位置 | 第29页 |
4.1.2 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4.1.3 气候概况 | 第30-31页 |
4.1.4 水文特征 | 第31-33页 |
4.1.5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3-34页 |
4.2 南宁海绵城市建设概况 | 第34-36页 |
4.3 南宁海绵城市水资源综合调配的主要问题 | 第36-40页 |
4.4 南宁市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策略 | 第40-44页 |
第五章 南宁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分类模式 | 第44-64页 |
5.1 新建区的综合利用 | 第44-48页 |
5.1.1 区域概况 | 第44-45页 |
5.1.2 片区目标 | 第45页 |
5.1.3 建设内容 | 第45-48页 |
5.1.4 片区建设效果及评价 | 第48页 |
5.2 旧城区的综合利用 | 第48-54页 |
5.2.1 区域概况 | 第48页 |
5.2.2 存在问题 | 第48-49页 |
5.2.3 建设目标 | 第49页 |
5.2.4 建设内容 | 第49-53页 |
5.2.5 片区建设效果与评价 | 第53-54页 |
5.3 公园绿地的综合利用 | 第54-62页 |
5.3.1 区域概况 | 第54-55页 |
5.3.2 存在问题 | 第55页 |
5.3.3 建设目标 | 第55页 |
5.3.4 建设内容 | 第55-61页 |
5.3.5 片区建设效果与评价 | 第61-62页 |
5.4 南宁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分类模式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南方多雨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经验总结 | 第64-68页 |
6.1 南方多雨区城市特征及生态问题 | 第64-65页 |
6.2 南宁市海绵城市雨水综合的利用经验 | 第65-66页 |
6.3 南方多雨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对策建议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8-69页 |
7.1 结论 | 第68页 |
7.2 创新点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