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4-16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概述第18-29页
    2.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第18-19页
    2.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产生背景第19-21页
    2.3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实施的必要性第21-27页
        2.3.1 其他替代措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第21-24页
        2.3.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第24-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其问题第29-36页
    3.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现状第29-31页
        3.1.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立法过程及其现状第29页
        3.1.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实践发展及其现状第29-31页
    3.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3.2.1 缺乏法律依据第31-32页
        3.2.2 缺乏实践基础第32页
        3.2.3 制度定性不明第32-33页
        3.2.4 适用对象不明第33-34页
        3.2.5 适用程序不明第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完善第36-49页
    4.1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完善原则第36-38页
        4.1.1 职权法定原则第36页
        4.1.2 合理适用原则第36-37页
        4.1.3 分权制衡原则第37页
        4.1.4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第37页
        4.1.5 救济有效原则第37-38页
    4.2 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相关法律第38-39页
        4.2.1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律的定性第38-39页
        4.2.2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律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第39页
    4.3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的各方主体第39-40页
        4.3.1 适用对象第39-40页
        4.3.2 实施主体第40页
        4.3.3 监督主体第40页
    4.4 创新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方式方法第40-45页
        4.4.1 循证矫正概述第41-42页
        4.4.2 循证矫正适用的可能性第42-43页
        4.4.3 循证矫正适用中的要点第43-45页
    4.5 明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适用程序及各方权利第45-48页
        4.5.1 诉讼程序第46页
        4.5.2 各方权利第46-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研究
下一篇:《唐律疏议》及《大明律》中的拟制奸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