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削加工工艺论文--抛光论文

复杂曲面柔性研抛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课题的来源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3页
    1.2 自动化研磨抛光技术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研磨抛光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研抛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自动化研抛相关研究的不足第18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机器人柔性研抛系统第21-2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柔性研抛系统的构建第21-22页
    2.3 研抛系统的运行条件第22-26页
        2.3.1 工业机器人第22-23页
        2.3.2 力传感器组件第23-24页
        2.3.3 百叶盘与砂纸的选用第24-25页
        2.3.4 附属装置第25-26页
    2.4 研抛系统的通讯方案第26-27页
    2.5 研抛力显示界面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柔性研抛加工机理及材料去除建模第29-45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理论基础第29-31页
        3.2.1 研抛微观材料去除机理第29-30页
        3.2.2 Preston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第30-31页
    3.3 柔性研抛盘接触压强分布分析第31-36页
        3.3.1 研抛盘与平面的接触压强分布模型第31-34页
        3.3.2 研抛盘与曲面的接触压强分布模型第34-36页
    3.4 研抛盘的研抛速度分析第36-38页
    3.5 平面、曲面材料去除模型第38-40页
        3.5.1 平面材料去除模型第38页
        3.5.2 曲面材料去除模型第38-40页
    3.6 材料去除轮廓影响因素分析第40-44页
        3.6.1 研抛压力对材料去除轮廓的影响规律第40页
        3.6.2 研抛盘转速对材料去除轮廓的影响规律第40-41页
        3.6.3 进给速度对材料去除轮廓的影响规律第41页
        3.6.4 研抛力与研抛盘压缩量的关系第41-44页
    3.7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柔性研抛工具的设计与分析第45-61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研抛工具的设计要求第45-46页
    4.3 柔性研磨工具的设计第46-56页
        4.3.1 气动马达的选定第46-47页
        4.3.2 研磨工具的构成及功能第47-48页
        4.3.3 摆动连杆机构的设计第48-50页
        4.3.4 研抛工具的静力分析第50-52页
        4.3.5 研磨工具的频率分析第52-54页
        4.3.6 研磨工具的性能测试第54-56页
    4.4 柔性抛光工具的设计第56-59页
        4.4.1 马达的选定第56-57页
        4.4.2 抛光工具的结构设计第57页
        4.4.3 抛光工具的性能测试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自动化研抛加工试验第61-73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试验条件第61-63页
        5.2.1 试验对象第61-62页
        5.2.2 研抛系统及路径生成第62-63页
        5.2.3 表面质量评定第63页
    5.3 正交试验第63-67页
        5.3.1 正交试验设计第63-64页
        5.3.2 试验结果分析第64-67页
    5.4 研抛加工试验第67-72页
        5.4.1 研抛工艺过程规划第67页
        5.4.2 研抛试验第67-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页
    6.2 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磁检测的缺陷迭代反演方法研究
下一篇:铝合金6061微铣削加工有限元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