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 | 第9页 |
1.2 玉米株型 | 第9-13页 |
1.2.1 株型及其相关性状 | 第9-11页 |
1.2.2 株型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1-13页 |
1.3 玉米开花期 | 第13-14页 |
1.3.1 开花期及其相关性状 | 第13页 |
1.3.2 开花期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3-14页 |
1.4 数量性状定位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4.1 QTL定位所用SSR标记 | 第14-15页 |
1.4.2 QTL定位的原理 | 第15页 |
1.4.3 作物作图群体的种类及特点 | 第15-16页 |
1.4.4 QTL定位常用方法 | 第16-17页 |
1.4.5 QTL精细定位与克隆 | 第17页 |
1.5 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原理及应用价值 | 第17-19页 |
1.5.1 单片段代换系构建原理 | 第18页 |
1.5.2 单片段代换系作图群体优点 | 第18页 |
1.5.3 QTL鉴定与精细定位 | 第18-19页 |
2 玉米自交系许178背景的综3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 | 第19-35页 |
2.1 前言 | 第19-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2.1 材料 | 第20页 |
2.2.2 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方法 | 第20-21页 |
2.2.3 SSR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 第21-23页 |
2.3 供体染色体片段长度的计算方法 | 第23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2.4.1 供体与受体之间的标记多态性 | 第23-24页 |
2.4.2 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的代换片段结构的评价 | 第24-31页 |
2.4.3 代换片段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 第31-33页 |
2.4.4 代换片段的长度 | 第33-34页 |
2.5 讨论 | 第34-35页 |
3 基于SSSL的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第35-58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6-3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2.3 QTL鉴定及分析 | 第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6页 |
3.3.1 玉米株高QTL分析 | 第40-43页 |
3.3.2 玉米穗位高QTL分析 | 第43-45页 |
3.3.3 玉米穗位高/株高QTL分析 | 第45-47页 |
3.3.4 玉米总叶片数QTL分析 | 第47-50页 |
3.3.5 玉米穗上叶片数QTL分析 | 第50-52页 |
3.3.6 玉米穗上叶片数/总叶片数QTL分析 | 第52-54页 |
3.3.7 玉米叶面积(穗三叶)QTL分析 | 第54-56页 |
3.4 讨论 | 第56-58页 |
4 基于SSSL的玉米开花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第58-68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4.2.3 QTL鉴定及分析 | 第5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4.3.1 玉米散粉期QTL分析 | 第59-61页 |
4.3.2 玉米吐丝期QTL分析 | 第61-63页 |
4.3.3 玉米ASI(散粉-吐丝天数)QTL分析 | 第63-65页 |
4.4 讨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英文摘要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