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粟(谷子、小米)论文

谷子延四直矮秆基因的精细定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谷子的形态学特征和植物学特性第12-13页
        1.1.1 谷子的生态学特征第12-13页
        1.1.2 谷子的植物学特性第13页
    1.2 株型的研究进展及重要意义第13-14页
        1.2.1 株型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2.2 株型研究的重要意义第13-14页
    1.3 禾本科植物中对株高的研究第14-16页
        1.3.1 水稻中株高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2 玉米中株高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3 小麦株高的研究进展第16页
    1.4 赤霉素概述第16-18页
        1.4.1 赤霉素简介第16-17页
        1.4.2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第17-18页
        1.4.3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第18页
    1.5 BSA法概述第18-20页
        1.5.1 BSA法的遗传学原理第19页
        1.5.2 BSA法的遗传标记第19-20页
    1.6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2.1 试剂与材料第21-22页
        2.1.1 试验材料的选育与杂交第21页
        2.1.2 SSR引物的来源第21页
        2.1.3 聚丙烯凝胶电泳的试剂与材料第21-22页
    2.2 试验方法第22-28页
        2.2.1 群体的构建及其性状的调查第22-23页
        2.2.2 隐性基因单株DNA的提取第23-24页
        2.2.3 F_2群体中隐性个体混池的构建第24-25页
        2.2.4 SSR标记分析第25页
        2.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制作方法第25-26页
        2.2.6 SSR标记基因型分离数据的统计与物理图谱构建第26页
        2.2.7 SSR引物设计方法第26-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38页
    3.1 延四直×豫谷1号的F_1和F_2群体性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3.2 延四直矮秆基因的初定位第30-33页
    3.3 矮秆隐性基因的精细定位第33-35页
        3.3.1 新引物的合成与多态性的筛选第33页
        3.3.2 新合成多态性标记对交换株的筛选与统计结果第33-34页
        3.3.3 谷子矮秆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第34-35页
    3.4 隐性基因目的区间候选基因的预测第35-38页
4 讨论第38-40页
    4.1 群体中的高秆和矮秆植株的性状表现第38页
    4.2 SSR标记的开发与利用效果的分析第38-39页
    4.3 交换株中疑似株的分析第39页
    4.4 今后需深入研究的内容第39-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附录第47-50页
    附录1第47-48页
    附录2第48-49页
    附录3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启动子替换构建糙皮侧耳多糖高产菌株
下一篇:玉米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与株型和开花期性状的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