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ing and Engineering Experiment of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n Power Plant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国内外氨法脱硫技术的调研分析 | 第12-14页 |
1.2.2 氨法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 | 第14-15页 |
1.2.3 氨法脱硫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 第15-16页 |
1.2.4 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应用现状 | 第16-19页 |
1.3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目标 | 第19-20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氨法脱硫过程优化建模 | 第21-38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数值模拟三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31页 |
2.2.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1-22页 |
2.2.2 模型假设 | 第22页 |
2.2.3 连续相控制方程 | 第22-25页 |
2.2.4 离散相方程 | 第25页 |
2.2.5 两相间的耦合 | 第25-26页 |
2.2.6 化学反应模型 | 第26-27页 |
2.2.7 多孔介质 | 第27-28页 |
2.2.8 吸收模型 | 第28-31页 |
2.3 现场运行数据的监测方法 | 第31-36页 |
2.3.1 现场试验步骤 | 第33-35页 |
2.3.2 现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6-38页 |
第三章 DCS优化控制函数的建立 | 第38-56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氨法喷淋脱硫过程数值模拟 | 第38-46页 |
3.2.1 喷淋塔的烟气脱硫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 | 第38-40页 |
3.2.2 物理模型及基本参数 | 第40-41页 |
3.2.3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 第41-42页 |
3.2.4 计算条件和数值求解方法 | 第42-43页 |
3.2.5 数值计算结果与验证分析 | 第43-46页 |
3.3 基于数值模拟的DCS优化控制函数的建立 | 第46-50页 |
3.3.1 入口烟气SO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烟气入口速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优化控制函数的建立 | 第49-50页 |
3.4 基于现场试验的DCS优化控制函数的建立 | 第50-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优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及测试 | 第56-65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脱硫可视化软件的开发 | 第56-59页 |
4.3 优化控制软件的开发 | 第59-63页 |
4.4 优化控制软件测试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优化控制系统的现场投运 | 第65-73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投运采用的主要标准与规范 | 第65-66页 |
5.3 优化控制系统的现场投运调试 | 第66-67页 |
5.3.1 调试主要内容 | 第66页 |
5.3.2 调试步骤 | 第66页 |
5.3.3 调试安全注意事项 | 第66-67页 |
5.4 可视化软件的投运 | 第67页 |
5.5 优化控制系统的投运 | 第67-71页 |
5.5.1 优化控制系统的投运 | 第68-69页 |
5.5.2 优化控制系统的投运结果 | 第69-71页 |
5.6 优化控制方式与手动运行方式耗氨量对比 | 第71-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全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73-74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4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0页 |
资助项目/基金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