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三) 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7页 |
(二)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 调查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一) 提出辽西地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理论指导方案 | 第17页 |
(二) 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策略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一、城市社区网格化的概念 | 第19页 |
(一) 社区管理的界定 | 第19页 |
(二) 网格化管理的涵义 | 第19页 |
(三)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定义与特征 | 第19页 |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 第19-20页 |
(一)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内容 | 第19-20页 |
(二)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手段 | 第20页 |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阶段与意义 | 第20-22页 |
(一)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二)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 第21-22页 |
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 精细化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二)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锦州市凌河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7页 |
一、锦州市凌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 第24-28页 |
(一) 锦州市凌河区概况 | 第24页 |
(二) 锦州市凌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基本措施 | 第24-26页 |
(三) 锦州市凌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 第26-28页 |
二、锦州市凌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 第28-32页 |
(一) 网格化管理的推进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 | 第28-29页 |
(二) 网格化管理内容缺失 | 第29-30页 |
(三) 网格化管理运行效率较低 | 第30页 |
(四) 网格化管理人员专业度较差 | 第30-31页 |
(五) 网格化管理的居民参与度不高 | 第31-32页 |
三、锦州市凌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7页 |
(一) 网格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 第32-33页 |
(二) 网格化管理理论尚不完整 | 第33-34页 |
(三) 若干行政部门改革没有到位 | 第34-35页 |
(四) 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培训缺失 | 第35页 |
(五)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保障不够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完善锦州市凌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 第37-44页 |
一、建设科学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 第37-38页 |
(一) 科学划分网格区域 | 第37页 |
(二) 制定与社区特色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 第37-38页 |
二、加大社区管理内容的网格化力度 | 第38-39页 |
(一) 加速互联网与社区服务各项内容的融合 | 第38页 |
(二) 加快形成较完善的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 | 第38-39页 |
三、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 第39-40页 |
(一) 提高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认识程度 | 第39-40页 |
(二)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组织领导 | 第40页 |
四、注重网格化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 第40-42页 |
(一) 提高网格员的专业素质 | 第40-41页 |
(二)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力度 | 第41-42页 |
五、激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 第42-44页 |
(一) 建立健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激励制度 | 第42页 |
(二) 建立完善居民对网格员的监督考核制度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行是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 | 第44页 |
二、锦州市凌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将逐步得到解决 | 第44页 |
三、论文不足和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