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2.1 金融发展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2 农民收入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2.3 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1.2.4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理论基础 | 第24-32页 |
2.1 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1.1 金融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1.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24-26页 |
2.1.3 山东省金融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2.2 农民收入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2.2.1 农民收入理论 | 第27-28页 |
2.2.2 山东省农民收入现状 | 第28-29页 |
2.3 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2.3.1 金融发展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30页 |
2.3.2 金融发展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2.3.3 财政支农对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分析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山东省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2-42页 |
3.1 研究假说 | 第32页 |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32-33页 |
3.2.1 指标选取 | 第32-33页 |
3.2.2 数据说明 | 第3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3.4.1 单位根检验 | 第35-36页 |
3.4.2 协整分析 | 第36-38页 |
3.4.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8-39页 |
3.4.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山东省各地市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42-55页 |
4.1 研究假说 | 第42页 |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42-44页 |
4.2.1 指标选取 | 第42-43页 |
4.2.2 数据说明 | 第43页 |
4.2.3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4-48页 |
4.3.1 单一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 | 第44-45页 |
4.3.2 参数的估计 | 第45-46页 |
4.3.3 门槛效应的检验 | 第46-48页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48-49页 |
4.4.2 关于门槛回归模型具体形式的构造 | 第49-50页 |
4.4.3 门槛面板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 第50-53页 |
4.4.4 山东省各地市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5.1.1 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整体分析 | 第55页 |
5.1.2 山东省各地市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差异分析 | 第55-5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5.2.1 实施金融差异化管理 | 第56-57页 |
5.2.2 加快农村地区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 | 第57页 |
5.2.3 持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 | 第57页 |
5.2.4 优化金融机构贷款结构比例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