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一、绪论 | 第12-21页 |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 | 第13-17页 |
| 1、国外循环经济的研究与成果 | 第13-15页 |
| 2、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与成果 | 第15-17页 |
| 3、评述 | 第17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四)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一) 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 1、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1-22页 |
| 2、生态文明的特征 | 第22-23页 |
|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 第23页 |
|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 第23-24页 |
| 3、科学发展观 | 第24-26页 |
| 三、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35页 |
| (一)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 第26-31页 |
| 1、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状况 | 第26-29页 |
| 2、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9-31页 |
| (二) 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 1、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1-32页 |
| 2、资源约束紧趋,环境问题突出 | 第32页 |
| 3、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执行力弱化 | 第32-33页 |
| 4、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 | 第33-35页 |
| 四、十堰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的个案分析 | 第35-42页 |
| (一) 十堰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35-38页 |
| 1、树立生态理念,创新体制机制 | 第35-36页 |
| 2、打造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第36-37页 |
| 3、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 第37-38页 |
| (二) 十堰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38-42页 |
| 1、十堰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38-40页 |
| 2、十堰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获得成功的启示 | 第40-42页 |
| 五、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第42-46页 |
| (一)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 | 第42-44页 |
| 1、综合运用环境政策措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发展 | 第42页 |
| 2、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 第42-43页 |
| 3、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 第43页 |
| 4、开展环境教育,规范公众行为 | 第43-44页 |
| (二) 启示 | 第44-46页 |
| 1、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加强环保技术研发利用 | 第44-45页 |
| 2、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法规,高度重视环境执法和监督 | 第45页 |
| 3、重视环境教育体系设计,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 | 第45-46页 |
| 六、促进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 第46-54页 |
| (一)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 第46-47页 |
| 1、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 | 第46页 |
| 2、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 第46-47页 |
| 3、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 | 第47页 |
| (二)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生态发展新格局 | 第47-49页 |
| 1、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构 | 第48页 |
| 2、强化生态法制建设 | 第48-49页 |
| 3、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机制 | 第49页 |
| (三)优化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 第49-51页 |
| 1、提升环境支撑能力 | 第49-50页 |
| 2、加强污染防治 | 第50页 |
| 3、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50-51页 |
| (四)倡导绿色生活,弘扬生态文化 | 第51-54页 |
|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51-52页 |
| 2、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 | 第52页 |
| 3、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