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一、家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 第8页 |
二、家风建设是家庭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 第8-9页 |
三、兴趣所在且有幸参与导师家教家风课题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9-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9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研究创新点与重难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关于家风的理论研究 | 第13-26页 |
第一节 家风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 第13-24页 |
一、家风内涵及特征 | 第13-15页 |
二、家风的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三、家风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 第18-19页 |
四、家风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 第19-21页 |
五、关于家风应用性研究 | 第21-24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一、文化生态理论 | 第24-25页 |
二、生活教育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滇西南民族地区家风现状分析 | 第26-51页 |
第一节 家风的生存环境系统 | 第26-27页 |
一、自然环境 | 第26-27页 |
二、社会文化环境 | 第27页 |
三、民族文化环境 | 第27页 |
第二节 家风载体 | 第27-35页 |
一、家庭是家风的主要依托 | 第28-31页 |
二、文化生态是家风的存在条件 | 第31-35页 |
第三节 家风类型 | 第35-45页 |
一、社会伦理道德型 | 第36-38页 |
二、文化渲染型 | 第38-42页 |
三、社区活动组织型 | 第42-45页 |
第四节 家风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 第45-51页 |
一、家庭教育是家风形成的重要途径 | 第45-48页 |
二、民族文化传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48-49页 |
三、民族文化传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滇西南民族地区家风形成途径的具体探究 | 第51-64页 |
第一节 文化活动 | 第51-56页 |
一、本民族文化活动 | 第51-52页 |
二、社会文化活动 | 第52-56页 |
第二节 教育活动 | 第56-60页 |
一、家庭教育活动 | 第56-58页 |
二、学校教育活动 | 第58-60页 |
三、社区教育活动 | 第60页 |
第三节 生活教养 | 第60-64页 |
一、家庭养育观念 | 第61-62页 |
二、家庭娱乐活动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研究反思与建议 | 第64-69页 |
第一节 研究反思 | 第64-67页 |
一、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地区家风建设的关键 | 第64页 |
二、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离不开民族文化 | 第64-65页 |
三、民族地区家风建设存在困境 | 第65-67页 |
第二节 家风建设的相关建议 | 第67-69页 |
一、加强领导力,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 第67页 |
二、关注民族文化多元性,重视民族文化传承 | 第67-68页 |
三、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社会化网络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94页 |
附录A 云南省家教家风现状调查(家长问卷) | 第73-77页 |
附录B 云南省家教家风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第77-80页 |
附录C 云南省家教家风现状调查(社区人员/家庭指导者问卷) | 第80-83页 |
附录D 云南省家教家风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第83-87页 |
附录E 云南省家教家风情况调查表 | 第87-88页 |
附录F 调研图片 | 第88-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