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 稻纵卷叶螟第12-13页
    2 昆虫几丁质合成酶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第13-15页
    3 RNAi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15-17页
        3.1 RNAi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3.2 RNAi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第16-17页
    4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第17-19页
        4.1 植物转基因技术第17-18页
        4.2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第18-19页
    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5.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5.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6 本研究采取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mRNA表达分析第22-58页
    1 实验材料第23-26页
        1.1 供试昆虫及取样第23页
        1.2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23-25页
        1.3 主要仪器第25页
        1.4 大肠杆菌培养基(LB)第25-26页
    2 实验方法第26-43页
        2.1 稻纵卷叶螟总RNA的提取第26-28页
        2.2 第一链cDNA合成第28-30页
        2.3 CmCHSB基因片段的克隆第30-36页
        2.4 CmCHSB全长基因的克隆第36-40页
        2.5 CmCHS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41页
        2.6 CmCHSB基因时空表达的相对RT-qPCR分析第41-43页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3.1 稻纵卷叶螟总RNA的提取第43页
        3.2 CmCHSB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43-48页
        3.3 CmCHSB蛋白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第48-52页
        3.4 CmCHSB蛋白结构分析第52-53页
        3.5 CmCHSB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53-55页
    4 讨论第55-58页
第三章 注射双链RNA干扰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表达第58-77页
    1 实验材料第59-60页
        1.1 供试昆虫第59页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第59-60页
        1.3 主要仪器第60页
    2 方法第60-69页
        2.1 靶位点设计与合成第60-61页
        2.2 合成dsRNA的引物设计第61页
        2.3 dsRNA的合成第61-67页
        2.4 显微注射第67页
        2.5 RNAi沉默效应检测第67-6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9-75页
        3.1 dsRNA的合成第69-71页
        3.2 RNAi效应检测第71-75页
    4 讨论第75-77页
第四章 重组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基因植株的室内鉴定第77-95页
    1 实验材料第78-79页
        1.1 质粒、菌株及实验耗材第78页
        1.2 主要仪器第78页
        1.3 培养基第78-79页
    2 方法第79-88页
        2.1 靶位点合成第79-80页
        2.2 质粒的提取第80页
        2.3 质粒的酶切回收第80-81页
        2.4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1页
        2.5 重组表达载体的筛选第81-82页
        2.6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第82-84页
        2.7 农杆菌转化及鉴定第84-86页
        2.8 水稻的遗传转化及室内鉴定第86-8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8-93页
        3.1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8-89页
        3.2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第89-91页
        3.3 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及鉴定第91-92页
        3.4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92页
        3.5 转基因植株的室内RT-PCR检测第92-93页
    4 讨论第93-9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1 结论第95-96页
    2 创新点第96页
    3 不足之处第96页
    4 展望第96-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8页
附录一第108-110页
附录二第110-111页
附图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凹距飞虱族DNA条形码研究
下一篇:皖南茶园土壤酸化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