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中国凹距飞虱族DNA条形码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概述第13-16页
    1 形态学分类研究第13-14页
        1.1 国外研究概况第13页
        1.2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4页
    2 DNA条形码研究第14-16页
        2.1 DNA条形码研究概况第14-15页
        2.2 DNA条形码在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第15-16页
第二章 DNA条形码基因片段筛选第16-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20页
        1.1 实验材料第16-18页
        1.2 实验方法第18-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0-27页
        2.1 序列组成分析第21-22页
        2.2 R值及碱基替换分析第22-23页
        2.3 遗传距离第23-27页
        2.4 适宜该族DNA条形码序列的选取第27页
    3 小结与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DNA条形码的属级阶元系统发育分析第28-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1.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1.2 实验方法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2.1 序列组成分析第29-30页
        2.2 R值及碱基替换分析第30页
        2.3 系统发育信号检测第30-31页
        2.4 分子系统树第31-3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2-34页
第四章 基于DNA条形码的种级阶元系统发育分析第34-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1.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1.2 实验方法第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2.1 分子系统树第36-3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8-40页
第五章 基于DNA条形码的近缘属、种的分子鉴定第40-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1.1 实验材料第40-41页
        1.2 实验方法第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2.1 遗传距离法第41-42页
        2.2 支序分析法第42-43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3-45页
第六章 基于形态学与DNA条形码建立新的分类单元第45-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1.1 标本来源第45页
        1.2 研究方法第45-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2.1 盈江竹飞虱,新种第49-52页
        2.2 类簇角飞虱属,新属第52-53页
        2.3 透翅类簇角飞虱,新种第53-56页
    3.小结与讨论第56-5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7-60页
    1 总结第57-59页
        1.1 研究结果第57-59页
        1.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9页
        1.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9页
    2 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录Ⅰ第70-81页
附录Ⅱ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