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不能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1 不能犯概述第11-20页
    1.1 不能犯的概念第11-13页
    1.2 不能犯的分类第13-16页
        1.2.1 绝对不能犯与相对不能犯第13-14页
        1.2.2 法律不能犯与事实不能犯第14页
        1.2.3 对象不能犯与手段不能犯第14-15页
        1.2.4 可罚的不能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第15-16页
    1.3 不能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16-18页
        1.3.1 不能犯与迷信犯第16页
        1.3.2 不能犯与幻觉犯第16-17页
        1.3.3 不能犯与事实的欠缺第17-18页
    1.4 不能犯的特征第18-20页
        1.4.1 行为开始着手第18-19页
        1.4.2 行为不能达成既遂第19页
        1.4.3 行为在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第19-20页
2 不能犯理论的中外考察第20-30页
    2.1 德日的不能犯理论第20-26页
        2.1.1 理论的开端—费尔巴哈的客观说第20页
        2.1.2 主观说第20-22页
        2.1.3 抽象的危险说第22-23页
        2.1.4 具体的危险说第23-24页
        2.1.5 印象说第24-25页
        2.1.6 客观的危险说及其修正说第25-26页
    2.2 英美法的不能犯理论第26-27页
    2.3 我国的不能犯理论第27-28页
    2.4 主要的不能犯理论的评析第28-30页
3 不能犯的危险性判断第30-36页
    3.1 危险的定义第30-31页
    3.2 危险性判断的资料来源第31-32页
    3.3 危险性判断的主体第32-33页
    3.4 危险性判断的时间节点第33-34页
    3.5 危险性判断的立场第34-36页
4 不能犯的立法及完善第36-41页
    4.1 国外的不能犯立法现状第36-37页
        4.1.1 规定不能犯不可罚的立法模式第36页
        4.1.2 规定不能犯是未遂犯的立法模式第36页
        4.1.3 规定不能犯作为参考的立法模式第36-37页
    4.2 我国不能犯立法现状第37页
    4.3 对我国不能犯完善的建议第37-41页
        4.3.1 对不能犯进行合理的定位第37-38页
        4.3.2 增加我国不能犯的相关立法第38-39页
        4.3.3 通过司法解释规定不能犯第39页
        4.3.4 完善不能犯的司法适用第39-41页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高13-17岁男子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仰卧牵拉股后肌群抗阻训练对100米短跑成绩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