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6页 |
1.4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6-19页 |
1.4.1 社会组织 | 第16-17页 |
1.4.2 社会稳定 | 第17-19页 |
2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 | 第19-21页 |
2.1.1 三种理论范式 | 第19-20页 |
2.1.2 完善社会治理的需要 | 第20-21页 |
2.2 社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分析 | 第21-23页 |
2.2.1 分解社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 | 第21-22页 |
2.2.2 畅通政社沟通,表达民众诉求 | 第22页 |
2.2.3 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公民自治 | 第22页 |
2.2.4 弥补政府缺陷,降低维稳成本 | 第22-23页 |
2.3 社会组织是政府权力的重要制约力量 | 第23-26页 |
2.3.1 社会组织制约政府权力的途径 | 第23-24页 |
2.3.2 社会组织制约政府权力的困境 | 第24-26页 |
3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概览 | 第26-29页 |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沿革 | 第26-27页 |
3.1.1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社会组织的缓慢发展 | 第26页 |
3.1.2 改革开放后社会组织的规范快速发展 | 第26-27页 |
3.1.3 十七大以来社会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 | 第27页 |
3.2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特点 | 第27-29页 |
3.2.1 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数量日益增多 | 第27-28页 |
3.2.2 社会组织空间地域分布不均匀 | 第28页 |
3.2.3 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 第28-29页 |
4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及困境 | 第29-34页 |
4.1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 | 第29-30页 |
4.1.1 弥补部分政府职能缺陷不足以促进社会和谐 | 第29页 |
4.1.2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以推进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 | 第29页 |
4.1.3 缓和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 第29-30页 |
4.2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困境 | 第30-34页 |
4.2.1 国家和政府层面 | 第30-31页 |
4.2.2 社会环境层面 | 第31-32页 |
4.2.3 社会组织自身层面 | 第32-34页 |
5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 第34-47页 |
5.1 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 第34-36页 |
5.1.1 完善社会组织统一登记制度 | 第34页 |
5.1.2 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制度 | 第34-36页 |
5.2 推进政社合作治理体系建设 | 第36-41页 |
5.2.1 推进政社分离,转变治理观念 | 第36-37页 |
5.2.2 优化法律环境,加强制度保障 | 第37-38页 |
5.2.3 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形成互动格局 | 第38-39页 |
5.2.4 完善绩效评价,维护合作关系 | 第39-41页 |
5.3 建立完备的社会组织扶持体系 | 第41-44页 |
5.3.1 分类扶持,加强政策协调 | 第41-42页 |
5.3.2 完善税收优惠体系,强化财政支持 | 第42-43页 |
5.3.3 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参与意识 | 第43-44页 |
5.4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 第44-47页 |
5.4.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性 | 第44-45页 |
5.4.2 提高社会参与度,维护自身形象 | 第45-46页 |
5.4.3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稳固组织运转根基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