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红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和链霉菌SH-62中三个可能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Abbreviations)第10-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1页
    1 红霉素的现状和市场前景第12-14页
        1.1 红霉素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 我国红霉素产业的发展现状第13-14页
    2 提高红霉素产量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2.1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14-15页
        2.2 传统育种第15页
        2.3 基因工程育种第15-18页
            2.3.1 异源表达第16页
            2.3.2 改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关键基因第16-17页
            2.3.3 增加整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拷贝数第17-18页
    3 天然产物筛选方法研究进展第18-19页
        3.1 随机筛选第18页
        3.2 模型筛选第18-19页
        3.3 基因筛选第19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3页
    1 实验材料第21-27页
        1.1 实验所用的菌株和质粒第21-22页
        1.2 引物第22页
        1.3 主要试剂及用途第22-25页
        1.4 培养基及培养用途第25-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33页
        2.1 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第27-28页
        2.2 链霉菌培养及菌种保藏第28页
        2.3 红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第28-29页
        2.4 醋酸钠纯化DNA第29页
        2.5 PCR反应递缩文库第29-30页
        2.6 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第30页
        2.7 链霉菌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第30页
        2.8 链霉菌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30-31页
        2.9 链霉菌生物活性测定第31页
        2.10 链霉菌发酵萃取第31页
        2.11 红霉素A的HPLC检测第31-32页
        2.12 有效霉素类似物的HPLC检测第32页
        2.13 LC-MS分析第32-33页
第三章 红霉素高产菌株的构建第33-46页
    1 前言第33-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43页
        2.1 重组质粒pYPQ01的构建第34-36页
        2.2 增加一个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重组菌株的获得第36-37页
        2.3 重组菌株S.ery::pYPQ01的发酵检测第37-38页
        2.4 增加两个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重组菌株的获得第38-40页
        2.5 红霉素A产量分析第40-41页
        2.6 红霉素各组分浓度分析第41-43页
    3 讨论第43-46页
第四章 链霉菌SH-62中三个可能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第46-58页
    1 前言第46页
    2 潮霉素A生物合成基因簇(hgm)的研究第46-50页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6-47页
        2.2 异源表达第47-49页
        2.3 发酵培养基的选择第49-50页
    3 有效霉素A类似物生物合成基因簇(vlm)的研究第50-53页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0-51页
        3.2 异源表达第51-53页
    4 羊毛硫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第53-56页
        4.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3-54页
        4.2 异源表达第54-56页
    5 讨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染色质远程交互作用研究编码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RNA在转录调控中的功能
下一篇:芸薹属CLAVATA1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