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被告提交答辩状基本关系的梳理第9-17页
    第一节 答辩与提交答辩状第9-12页
        一、答辩与答辩权的概念第9-10页
        二、答辩状的概念和特征第10页
        三、答辩的性质第10-12页
    第二节 任意提交答辩状与强制提交答辩状第12-14页
        一、任意提交答辩状的概念和特征第12-13页
        二、强制提交答辩状的概念和特征第13页
        三、两种模式的价值选择及合理转换第13-14页
    第三节 提交答辩状与审前准备程序和开庭审理第14-17页
        一、审前准备程序与开庭审理的关系第14-15页
        二、提交答辩状对审前准备程序功能的影响第15页
        三、提交答辩状对开庭审理质效的影响第15-17页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提交答辩状的现状考察第17-24页
    第一节 提交答辩状的现状透视第17-19页
        一、提交答辩状的立法状况第17-18页
        二、提交答辩状的实践现状第18-19页
    第二节 不提交答辩状的原因第19-21页
        一、提交答辩状的相关规定缺乏目的性和刚性第19页
        二、法院对不提交答辩状行为的普遍放任第19-20页
        三、被告实施诉讼行为的能力有限第20页
        四、被告或其诉讼代理人的“策略”滥施第20-21页
        五、其他原因第21页
    第三节 不提交答辩状的弊害第21-24页
        一、开庭之前难以形成和固定案件事实的争点第21-22页
        二、当事人在开庭之前难以充分地交换证据第22页
        三、庭审的质效难以提升第22-23页
        四、庭前难以促进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第23-24页
第三章 提交答辩状的域外考察与借鉴第24-30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对被告答辩立法例的考察第24-26页
        一、英国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第24-25页
        二、美国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第25-26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被告答辩立法例的考察第26-27页
        一、德国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第26页
        二、日本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第26-27页
    第三节 两大法系国家答辩状规则的比较与借鉴第27-30页
        一、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共性第27页
        二、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差异第27-28页
        三、提交答辩状域外规则的借鉴第28-30页
第四章 民事诉讼中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的规则构建第30-43页
    第一节 建立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0-35页
        一、建立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必要性第30-33页
        二、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可行性第33-35页
    第二节 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规则的具体内容第35-40页
        一、答辩状的内容和形式第35-37页
        二、提交答辩状的期限及期间耽误与顺延第37-38页
        三、提交答辩状的法律效力第38页
        四、逾期答辩的法律后果第38-39页
        五、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之例外第39-40页
    第三节 强制被告提交答辩状之相关制度的完善第40-43页
        一、完善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第40页
        二、合理定位开庭审理的模式第40-41页
        三、确立禁反言规则第41-42页
        四、明确法官对被告提交答辩状的释明责任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诉环节补充侦查程序实效化路径探究
下一篇: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