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私纪录片的价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1.3 概念辨析 | 第9-10页 |
1.4 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 | 第10-11页 |
1.4.1 学术意义 | 第10-11页 |
1.4.2 实用意义 | 第11页 |
1.5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私纪录片的演进简史 | 第13-21页 |
2.1 胶片时代 | 第13-15页 |
2.1.1 私纪录片小众化 | 第13-14页 |
2.1.2 摄影机对自我的探索 | 第14-15页 |
2.2 电子时代 | 第15-17页 |
2.2.1 私纪录片专业化 | 第15-16页 |
2.2.2 摄影机作为治疗工具 | 第16-17页 |
2.3 数字时代 | 第17-21页 |
2.3.1 私纪录片平民化 | 第17-19页 |
2.3.2 摄影机的自我反射 | 第19-21页 |
3 新媒体时代私人领域的公众化转型 | 第21-28页 |
3.1 新媒体发展与崛起 | 第21-24页 |
3.1.1 互联网技术推动新媒体的崛起 | 第21-23页 |
3.1.2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融合 | 第23-24页 |
3.2 新媒体时代的私人影像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24-28页 |
3.2.1 影像风格低俗化 | 第24-25页 |
3.2.2 影像思维反智化 | 第25-26页 |
3.2.3 影像取向逐利化 | 第26-28页 |
4 新媒体时代私纪录片价值的再确认 | 第28-39页 |
4.1 彰显自我价值 | 第28-32页 |
4.1.1 影像的自我解剖 | 第28-29页 |
4.1.2 声音的自我解说 | 第29-30页 |
4.1.3 身份的自我重塑 | 第30-32页 |
4.2 确认社会价值 | 第32-35页 |
4.2.1 私纪录片的社会情感价值 | 第32-33页 |
4.2.2 私纪录片的社会心理价值 | 第33-34页 |
4.2.3 私纪录片的社会历史价值 | 第34-35页 |
4.3 重构影像价值 | 第35-39页 |
4.3.1 影以载道 | 第35-36页 |
4.3.2 人格塑造 | 第36-37页 |
4.3.3 人文观照 | 第37-39页 |
5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页 |
A.参考影片 | 第43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