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5-16页 |
1.3.1 基层的界定 | 第15页 |
1.3.2 统一战线的界定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8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5.2 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7 有关理论介绍 | 第18-20页 |
1.7.1 压力、职业压力 | 第18-19页 |
1.7.2 职业压力的危害 | 第19页 |
1.7.3 职业压力的应对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层统战干部职业压力源现状分析 | 第20-32页 |
2.1 环境因素:基层统战工作的新变化 | 第20-21页 |
2.1.1 新时代下,统一战线的新变化 | 第20-21页 |
2.1.2 新时代下,基层统战工作任务的新变化 | 第21页 |
2.2 组织因素:统战工作组织建设存在桎梏 | 第21-24页 |
2.2.1 党外人事安排权责相对不对等 | 第21-22页 |
2.2.2 考核缺少客观量化指标 | 第22页 |
2.2.3 工作成果评判趋于形式化 | 第22-23页 |
2.2.4 统战部等同于“养老部” | 第23页 |
2.2.5 个别统战干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 第23-24页 |
2.2.6 统战干部队伍缺少专业化建设 | 第24页 |
2.3 个体因素:基层工作任务与基层人员能力增速不匹配 | 第24-30页 |
2.3.1 专业化需求不匹配 | 第26-27页 |
2.3.2 素质提高程度不匹配 | 第27-29页 |
2.3.3 工作精力难以全投入 | 第29-30页 |
2.3.4 工资待遇低下 | 第30页 |
2.3.5 统战魅力难以展现 | 第30页 |
2.4 个体差异:应对压力方式存在不同 | 第30-32页 |
2.4.1 大部分基层统战干部主要依靠自主调节 | 第30-31页 |
2.4.2 家庭与健康一定程度受影响 | 第31-32页 |
第3章 产生职业压力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3.1 环境方面:基层统战要求全方位提升 | 第32-33页 |
3.1.1 统战认知上存在缺失 | 第32-33页 |
3.1.2 工作内容上变得复杂 | 第33页 |
3.1.3 统战干部的能力欠佳 | 第33页 |
3.2 组织方面:队伍管理不配套 | 第33-34页 |
3.2.1 统战干部队伍组织建设方面 | 第33-34页 |
3.2.2 党外人士政治安排的权力有待提升 | 第34页 |
3.3 个体方面:自我要求放松 | 第34-35页 |
3.4 个体差异方面:家庭生活缺位,健康水平欠佳 | 第35-36页 |
第4章 化解基层统战干部压力过大问题的对策 | 第36-43页 |
4.1 完善统战工作环境,多维度提升开展强度 | 第36-38页 |
4.1.1 突破固有思维对基层统战的束缚 | 第36-37页 |
4.1.2 增强社会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 第37页 |
4.1.3 发挥社会上的新兴统战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 第37-38页 |
4.2 提高基层统战队伍组织管理建设水平 | 第38-39页 |
4.2.1 政策制度向基层倾斜 | 第38页 |
4.2.2 拓宽基层统战干部上升渠道 | 第38-39页 |
4.2.3 增加基层统战干部补贴的力度 | 第39页 |
4.3 提升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的思想与业务水平 | 第39-41页 |
4.3.1 增强统战团体队伍自建能力 | 第39页 |
4.3.2 提升统战对象参政议政积极性 | 第39-40页 |
4.3.3 内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 第40页 |
4.3.4 外修统战能力,提高面向基层的统战工作开展能力 | 第40-41页 |
4.4 补齐差异,提升抗压能力 | 第41-43页 |
4.4.1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 第41-42页 |
4.4.2 第一时间将统战干部的家庭纳入关注行列 | 第42页 |
4.4.3 主动关心负责民族、宗教等强度大、责任大的统战干部的身心健康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附录1 | 第44-45页 |
附录2 | 第45-46页 |
附录3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