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SPR激发纳米芯帽阵列-金膜系统的表面增强场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1.3 研究内容第9-11页
2 纳米结构光学性质的计算第11-19页
    2.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11-13页
    2.2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13-14页
    2.3 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第14-16页
        2.3.1 常见的电磁场计算方法第14页
        2.3.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14-16页
    2.4 光学截面的计算原理第16-18页
        2.4.1 光学截面的一般计算第16-17页
        2.4.2 消逝场激发下光学截面的计算第17-18页
    2.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3 SPR激发的介质纳米球阵列-金膜系统的表面增强场第19-26页
    3.1 介质纳米粒子的应用第19页
    3.2 SPR激发的介质纳米球阵列的散射性质及其表面增强场第19-23页
        3.2.1 介质纳米球阵列的建立及其对消逝场的散射性质第19-21页
        3.2.2 介质纳米球阵列产生的表面增强场第21-23页
    3.3 介质纳米球阵列周期对散射波长的选择性第23-24页
    3.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4 SPR激发的单个贵金属纳米芯帽结构-金膜系统的表面增强场第26-43页
    4.1 纳米芯壳结构的等离激元杂化耦合第26-27页
    4.2 SPR激发的单个贵金属纳米芯帽结构的散射性质及其表面增强场第27-34页
        4.2.1 贵金属纳米芯帽结构的建立及其散射性质第27-30页
        4.2.2 单个纳米芯帽结构与金膜的耦合作用第30-34页
    4.3 增大贵金属帽状结构覆盖率的纳米芯帽结构的散射性质及电场分布第34-42页
        4.3.1 不同金属帽覆盖率的纳米芯帽结构在空气中的散射性质第34-37页
        4.3.2 不同金属帽覆盖率的纳米芯帽结构与金膜的耦合作用第37-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SPR激发的纳米芯帽阵列-金膜系统的表面增强场第43-50页
    5.1 纳米芯帽阵列的建立及其散射性质第43-46页
    5.2 纳米芯帽阵列与金膜的耦合作用第46-49页
    5.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8-59页
致谢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回族聚居区的景观规划研究
下一篇: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镇绿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