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论文--中等专业学校论文

陕西中职学校吸引力及其提升研究--基于部分中职学校现状的调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3 理论依据第13-14页
        1.3.1 机会成本理论第13页
        1.3.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13-14页
        1.3.3 马斯洛理论第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4.1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4.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4.3 简单述评第17页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8页
        1.5.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页
    1.6 创新点第18-20页
第二章 中职学校吸引力问题调查第20-32页
    2.1 问卷及访谈调查目的第20页
        2.1.1 调查对象第20页
        2.1.2 样本来源第20页
        2.1.3 调查方式第20页
    2.2 学生问卷调查第20-24页
        2.2.1 调查问卷第20页
        2.2.2 调查方法第20-21页
        2.2.3 调查结果第21-24页
    2.3 社会访谈第24-32页
        2.3.1 访谈方式与提纲第24页
        2.3.2 访谈内容第24-31页
        2.3.3 访谈结果第31-32页
第三章 影响中职学校吸引力的因素第32-45页
    3.1 社会及文化认知因素第32页
        3.1.1 社会因素第32页
        3.1.2 文化认知因素第32页
    3.2 政策制度因素第32-34页
        3.2.1 政策制度建设第32-33页
        3.2.2 制度落实因素第33-34页
    3.3 中职升学因素第34-39页
        3.3.1 升学规模因素第34-37页
        3.3.2 学校类型的差异性第37-38页
        3.3.3 主考学校的差异第38-39页
    3.4 学校品牌化因素第39-41页
        3.4.1 学生管教口碑第40页
        3.4.2 质量品牌建设第40页
        3.4.3 本域经济服务业绩第40-41页
        3.4.4 办学软硬条件第41页
    3.5 校企合作因素第41-43页
        3.5.1 校企合作程度第41-42页
        3.5.2 订单培养模式第42页
        3.5.3 就业流向与质量第42-43页
    3.6 学校办学特色因素第43-45页
        3.6.1 特色专业第43页
        3.6.2 专业设置第43-44页
        3.6.3 专业更新度第44-45页
第四章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吸引力的举措第45-53页
    4.1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认知引导宣传第45-46页
        4.1.1 彰显特色,拓展培训业务第45页
        4.1.2 树立学校品牌第45页
        4.1.3 提升社会认可度第45-46页
    4.2 持续改善政策支持第46-47页
    4.3 强化学校社会服务,提升属地影响力第47-48页
    4.4 加强专业建设,增强专业品牌第48-49页
        4.4.1 专业建设要适应市场需要第48页
        4.4.2 专业建设要防止品牌老化第48-49页
    4.5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第49-50页
        4.5.1 健全校企合作的制度规范第49页
        4.5.2 加强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管理第49-50页
        4.5.3 完善国家对合作企业的财政税收等政策保障第50页
    4.6 增强学校市场化办学水平第50-53页
        4.6.1 办学模式市场化第50-51页
        4.6.2 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市场化第51页
        4.6.3 教学引入市场化第51-52页
        4.6.4 师资队伍市场化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庭因素对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教育投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