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管理(劳动保护管理)论文--安全组织与管理机构论文--中国论文

制度环境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9页
        1.2.1 制度环境研究评述第11-13页
        1.2.2 员工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评述第13-15页
        1.2.3 员工个体安全认知研究评述第15-16页
        1.2.4 安全氛围研究评述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员工安全行为驱动机制基本理论第21-32页
    2.1 制度及制度环境的相关理论第21-25页
        2.1.1 制度的概念第21页
        2.1.2 制度环境的内涵第21-22页
        2.1.3 制度环境的维度结构划分第22-25页
    2.2 员工安全行为相关理论第25-26页
        2.2.1 员工安全行为的内涵第25页
        2.2.2 员工安全行为的构成研究第25-26页
    2.3 制度环境影响员工安全行为的机理第26-32页
        2.3.1 个体安全认知相关理论第27-29页
        2.3.2 安全氛围相关理论第29-30页
        2.3.3 制度环境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第30-32页
第3章 制度环境影响员工安全行为的模型与假设第32-42页
    3.1 研究模型的构建第32-34页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4-38页
        3.2.1 制度环境与员工安全行为的关系假设第34-35页
        3.2.2 制度环境与员工个体安全认知关系假设第35-36页
        3.2.3 制度环境与安全氛围关系假设第36页
        3.2.4 员工个体安全认知中介效应假设第36-37页
        3.2.5 安全氛围中介效应假设第37页
        3.2.6 制度环境驱动员工安全服从行为及安全参与行为的路径假设第37-38页
    3.3 关键变量的量表设计第38-42页
        3.3.1 制度环境变量的量表第38-39页
        3.3.2 员工安全行为变量的量表第39-40页
        3.3.3 员工个体安全认知变量的量表第40页
        3.3.4 安全氛围变量的量表第40-42页
第4章 制度环境对员工安全行为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第42-63页
    4.1 调查过程与样本分析第42-44页
        4.1.1 调查过程第42页
        4.1.2 样本分析第42-44页
    4.2 调查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44-47页
        4.2.1 信度分析第44-45页
        4.2.2 效度分析第45-47页
    4.3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7-48页
    4.4 员工个体安全认知、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分析第48-54页
        4.4.1 员工个体安全认知的中介效应检验第49-52页
        4.4.2 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检验第52-54页
    4.5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探索第54-59页
        4.5.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第54-55页
        4.5.2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第55-56页
        4.5.3 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第56-57页
        4.5.4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第57-59页
    4.6 实证检验研究结论第59-61页
    4.7 基于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关建议第61-63页
第5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63-66页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第63-64页
        5.1.1 主要研究结论第63-64页
        5.1.2 本文的创新点第64页
    5.2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第64-66页
        5.2.1 本文的研究不足第64-65页
        5.2.2 本文的研究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3-74页
附录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专利技术价值评估研究--以煤基合成气净化专利为例
下一篇:众包模式下接包方参与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