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瓜类论文--黄瓜论文

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嫩果白皮基因w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3页
    1.1 黄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4-23页
        1.1.1 遗传转化的方法第15页
        1.1.2 农杆菌介导的黄瓜遗传转化模式与影响因素第15-18页
        1.1.3 黄瓜遗传转化的形式第18-20页
        1.1.4 黄瓜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20-23页
    1.2 黄瓜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第23-35页
        1.2.1 GY14和9930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23-24页
        1.2.2 分子标记SSR、InDel及SNP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24-26页
        1.2.3 质量性状基因定位策略第26-31页
        1.2.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黄瓜质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31-34页
        1.2.5 黄瓜重要园艺性状的定位第34-35页
    1.3 黄瓜果实皮色研究进展第35-41页
        1.3.1 黄瓜果实皮色的种类及研究价值第35-37页
        1.3.2 其他黄瓜果实性状对果皮颜色的影响第37-40页
        1.3.3 黄瓜果实皮色的基因定位第40-41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1-43页
第二章 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3-7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3-51页
        2.1.1 材料第43-44页
        2.1.2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农杆菌的电击转化第44-45页
        2.1.3 分化培养基中激素浓度的筛选第45页
        2.1.4 种子的消毒处理与外植体的获取第45-46页
        2.1.5 农杆菌的培养与浸染液制备第46-47页
        2.1.6 外植体的侵染与共培养第47-48页
        2.1.7 分化培养第48页
        2.1.8 生根与驯化移栽第48-49页
        2.1.9 PCR筛选与qPCR验证第49页
        2.1.10 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第49-51页
        2.1.11 叶片表面积及叶片细胞面积的测量第5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51-64页
        2.2.1 不同基因型黄瓜材料的不定芽诱导率第51-52页
        2.2.2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第52-53页
        2.2.3 农杆菌侵染液浓度对侵染效果的影响第53-54页
        2.2.4 共培养条件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第54页
        2.2.5 分化培养基中不同浓度卡那霉素的筛选效果第54-57页
        2.2.6 生根培养基中卡那霉素对转基因植株的筛选作用第57页
        2.2.7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57-59页
        2.2.8 转基因种子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的萌发再生能力第59-61页
        2.2.9 GUS染色鉴定转基因植株第61页
        2.2.10 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第61-62页
        2.2.11 基于Poinsett76及卡那霉素筛选的转基因体系第62-64页
        2.2.12 H19中超表达LL基因第64页
    2.3 讨论第64-70页
        2.3.1 黄瓜转基因体系大同小异,关键参数略有不同第64-66页
        2.3.2 黄瓜子叶外植体上不能混有顶端分生组织第66页
        2.3.3 AS,Silweet-77和真空泵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6-67页
        2.3.4 共培养后,不同颜色外植体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7页
        2.3.5 ABA在不定芽诱导中的作用第67-68页
        2.3.6 初始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的不定芽需要继代培养一次第68-69页
        2.3.7 一些抗性幼苗有PCR结果,但是没有相应表型第69-70页
        2.3.8 瓜很多器官的 GUS 染色较为困难第70页
    2.4 小结第70-71页
第三章 黄瓜嫩果白色果皮基因W的定位第71-9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71-75页
        3.1.1 材料第71-72页
        3.1.2 定位群体的构建第72页
        3.1.3 表型数据的收集第72-73页
        3.1.4 遗传标记的开发第73-74页
        3.1.5 DNA提取、PCR及凝胶电泳第74页
        3.1.6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74-7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75-87页
        3.2.1 绿色与白色嫩果黄瓜果实营养品质的差异分析第75页
        3.2.2 黄瓜嫩果白色果皮性状的遗传分析第75-76页
        3.2.3 w基因的初步定位第76-79页
        3.2.4 Q30与Q24的全基因组测序第79-82页
        3.2.5 w基因的精细定位第82-86页
        3.2.6 w基因的精准定位第86-87页
    3.3 讨论第87-90页
        3.3.1 亲本选择是基因定位的关键第87-88页
        3.3.2 BSA池可以快速锁定染色体位置第88页
        3.3.3 GY14与9930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88-90页
    3.4 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黄瓜嫩果白色果皮基因W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91-10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4.1.1 材料第91页
        4.1.2 APRR2/aprr2基因的克隆第91-92页
        4.1.3 实时定量PCR分析第92页
        4.1.4 果皮细胞中叶绿素含量测定及叶绿体的显微结构观察第92-93页
        4.1.5 系统发育树分析第9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3-100页
        4.2.1 APRR2/aprr2基因的分子克隆第93-95页
        4.2.2 APRR2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95-97页
        4.2.3 APRR2的时空差异表达分析第97-98页
        4.2.4 绿色果皮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绿体数目均高于白色果皮第98-100页
    4.3 讨论第100-101页
    4.4 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黄瓜APRR2的转基因验证第102-11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5页
        5.1.1 材料第102页
        5.1.2 RNAi载体的构建第102-104页
        5.1.3 RNAi载体转入农杆菌第104页
        5.1.4 黄瓜遗传转化操作第104-10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105-106页
        5.2.1 RNAi载体的构建第105-106页
        5.2.2 使用RNAi技术干扰9930中APRR2基因的表达第106页
        5.2.3 使用RNAi技术干扰Poinsett76中APRR2基因的表达第106页
    5.3 讨论第106-109页
        5.3.1 APRR2的RNAi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黄瓜转基因体系高效且稳定第106-108页
        5.3.2 转基因植株的育性一般不高第108页
        5.3.3 RNAi也可以产生明显的表型变化第108-109页
    5.4 小结第109-110页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10-112页
    6.1 结论第110页
    6.2 创新点第110-111页
    6.3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8页
附录第128-156页
缩略词第156-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RF转录因子亚家族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功能
下一篇:黄土塬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分割及土壤水动态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