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瓜果园艺论文--甜瓜论文

ERF转录因子亚家族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功能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中英文缩略语表第14-15页
1 引言第15-27页
    1.1 甜瓜第15-16页
    1.2 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第16-19页
        1.2.1 乙烯生物合成第16-17页
        1.2.2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第17-19页
    1.3 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第19-20页
        1.3.1 果实第19-20页
        1.3.2 乙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第20页
    1.4 ERF转录因子第20-26页
        1.4.1 ERF转录因子的分类和发现第20-21页
        1.4.2 ERF转录因子的结构及其分布第21-22页
        1.4.3 ERF转录因子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第22-26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53页
    2.1 研究材料第27-28页
        2.1.1 植物材料第27-28页
        2.1.2 菌种和质粒第28页
        2.1.3 实验试剂第28页
    2.2 ERF亚家族基因及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29页
        2.2.1 蛋白序列理化性质预测及亚细胞定位第28-29页
        2.2.2 信号肽、启动子元件预测第29页
        2.2.3 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第29页
        2.2.4 染色体定位第29页
    2.3 ERF亚家族基因的实时定量PCR第29-34页
        2.3.1 甜瓜果实呼吸跃变期的测定第29-30页
        2.3.2 不同组织总RNA的提取第30页
        2.3.3 实时定量PCR引物设计第30-33页
        2.3.4 实时定量PCR分析第33-34页
    2.4 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过表达和RNAi载体构建第34-42页
        2.4.1 引物设计第34-35页
        2.4.2 目的基因的cDNA克隆第35-38页
        2.4.3 目的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第38-39页
        2.4.4 目的基因的RNAi载体构建第39-42页
    2.5 候选基因在果实中的瞬时表达第42-43页
        2.5.1 候选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第42-43页
        2.5.2 侵染液制备第43页
        2.5.3 瞬时表达第43页
    2.6 目的基因的基因编辑载体构建第43-47页
        2.6.1 sgR NA靶序列选择及引物设计第43-44页
        2.6.2 靶序列接头的制备第44-45页
        2.6.3 sgR NA表达盒构建第45页
        2.6.4 sgRNA表达盒与pYLCRISPR/Cas9连接第45-46页
        2.6.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46页
        2.6.6 菌落PCR鉴定第46-47页
    2.7 稳定遗传转化第47页
    2.8 转化植株的检测与筛选第47-50页
        2.8.1 T_1种子PCR阳性检测第47-48页
        2.8.2 T_1植株阳性鉴定第48-49页
        2.8.3 基因编辑位点突变检测第49页
        2.8.4 T_2、T_3种子阳性鉴定第49-50页
    2.9 T_3代果实采后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测定第50页
        2.9.1 农艺性状测定第50页
        2.9.2 生理指标测定第50页
    2.10 T_3果实中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0-53页
        2.10.1 甜瓜ACS全基因组鉴定第50-51页
        2.10.2 甜瓜ACS、ACO启动子元件预测第51页
        2.10.3 T_3果实中ACO、ACS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1-5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3-102页
    3.1 ERF亚家族基因及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特性第53-61页
        3.1.1 蛋白序列的理化性质及亚细胞定位第53-55页
        3.1.2 信号肽及启动子元件第55-59页
        3.1.3 甜瓜、拟南芥和番茄ERF亚家族成员的进化关系第59-60页
        3.1.4 ERF亚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第60-61页
    3.2 甜瓜ERF亚家族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第61-66页
        3.2.1 甜瓜果实的呼吸跃变第61-62页
        3.2.2 ERF基因的表达特性第62-66页
    3.3 CmERFⅠ-18、Ⅲ-13和Ⅵ-2的cDNA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第66-76页
        3.3.1 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第67-69页
        3.3.2 CmERFⅠ-18、C,ERFⅢ-13和CmERFⅥ-2过表达载体构建第69-71页
        3.3.3 CmERFⅠ-18、CmERFⅢ-13和CmERFⅥ-2的RNAi载体构建第71-76页
    3.4 瞬时表达验证候选基因的功能第76-78页
    3.5 候选基因的基因编辑载体构建第78-81页
        3.5.1 靶位点选择第78页
        3.5.2 靶接头与中间载体的连接方式第78-79页
        3.5.3 sgRNA表达盒构建的第一轮PCR扩增第79页
        3.5.4 sgRNA表达盒构建的第二轮PCR扩增第79-80页
        3.5.5 菌落PCR鉴定及测序验证第80-81页
    3.6 候选基因的稳定遗传转化第81页
    3.7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其表型鉴定第81-91页
        3.7.1 T_1代种子的阳性率第81页
        3.7.2 T_1阳性植株获得及其果实的成熟期第81-83页
        3.7.3 基因编辑的突变效率第83-88页
        3.7.4 T_3纯合株系获得及其成熟期第88-90页
        3.7.5 CmERFⅠ-15和CmERFⅡ-9在T_3果实中的表达量第90-91页
    3.8 T_3果实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第91-97页
        3.8.1 T_3果实的农艺性状第91-93页
        3.8.2 T_3果实的生理特性第93-97页
    3.9 ACS和ACO在转基因果实中的表达分析第97-102页
        3.9.1 甜瓜ACS基因家族成员第97页
        3.9.2 ACS和ACO启动子元件预测第97-98页
        3.9.3 ACS和ACO基因在T_3果实中的表达量第98-102页
4 讨论第102-105页
    4.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ERF基因的功能第102-103页
    4.2 利用表达谱分析ERF基因的功能第103页
    4.3 ERF在果实成熟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第103-105页
5 结论与创新点第105-106页
    5.1 结论第105页
    5.2 创新点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5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枇杷果实成熟特性及其发酵果酒香气研究
下一篇:黄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嫩果白皮基因w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