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前言 | 第9-24页 |
1.1 胚胎发育 | 第9-14页 |
1.1.1 幼苗结构的胚胎起源 | 第9页 |
1.1.2 拟南芥胚胎发育的阶段 | 第9-11页 |
1.1.3 调控胚胎发育的基因 | 第11-12页 |
1.1.4 胚胎中叶绿体的发生 | 第12-13页 |
1.1.5 GTP结合蛋白的功能简介 | 第13-14页 |
1.2 叶绿体基因组 | 第14-15页 |
1.3 叶绿体RNA聚合酶 | 第15-18页 |
1.3.1 质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 | 第15-16页 |
1.3.2 核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 | 第16-17页 |
1.3.3 不同质体RNA聚合酶之间的分工 | 第17-18页 |
1.4 叶绿体的转录 | 第18-20页 |
1.4.1 多聚复合物PEP | 第18-19页 |
1.4.2 功能性PEP的结构建立决定了叶绿体的生物发生 | 第19-20页 |
1.5 硫氧还蛋白 | 第20-22页 |
1.5.1 硫氧还蛋白折叠概况 | 第20-22页 |
1.5.2 拟南芥中硫氧还蛋白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4-44页 |
2.1 材料 | 第24-27页 |
2.1.1 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 | 第24页 |
2.1.2 工具酶、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1.3 质粒和菌株 | 第25-26页 |
2.1.4 溶液及培养基配方 | 第26-27页 |
2.1.5 抗生素使用浓度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44页 |
2.2.1 拟南芥的种植 | 第27-28页 |
2.2.2 农杆菌的转化 | 第28页 |
2.2.3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页 |
2.2.4 emb2738突变体和atecb1突变体的鉴定及互补构建 | 第28-29页 |
2.2.5 点突变互补构建 | 第29-30页 |
2.2.6 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 第30页 |
2.2.7 蛋白提取和免疫杂交实验 | 第30-32页 |
2.2.8 Blue-NativePAGE | 第32-35页 |
2.2.9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 | 第35-36页 |
2.2.10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36-37页 |
2.2.11 胚胎组织中RNA的抽提 | 第37页 |
2.2.12 拟南芥RNA反转录成cDNA的方法 | 第37-38页 |
2.2.13 定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8页 |
2.2.14 原生质体制备 | 第38-39页 |
2.2.15 胚珠透明与表型分析 | 第39-40页 |
2.2.16 胚胎的半薄切片样品制备 | 第40页 |
2.2.17 VIGS诱导的基因沉默 | 第40页 |
2.2.18 亚细胞定位的观察 | 第40-41页 |
2.2.19 EMB2738蛋白序列分析 | 第41页 |
2.2.20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1页 |
2.2.21 实验引物 | 第41-44页 |
3.GTP结合蛋白EMB2738调控胚胎和叶绿体发育的机理研究 | 第44-60页 |
3.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3.1.1 EMB2738的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3.1.2 EMB2738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 | 第45-46页 |
3.1.3 emb2738突变导致胚胎致死的表型 | 第46-48页 |
3.1.4 emb2738胚胎发育停滞在球型期 | 第48-49页 |
3.1.5 AT3G12080能够互补emb2738突变体表型 | 第49-50页 |
3.1.6 emb2738突变体中质体基因表达分析 | 第50-52页 |
3.1.7 烟草中NbEMB2738基因沉默影响了叶绿体的发育和转录 | 第52-54页 |
3.1.8 NbEMB2738不能互补拟南芥emb2738突变体 | 第54-57页 |
3.2 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3.2.1 原核生物起源的GTP结合蛋白EMB2738对拟南芥胚胎发生是必需的 | 第57-58页 |
3.2.2 emb突变体中质体发育受损可能导致了胚胎发育停止 | 第58-59页 |
3.2.3 烟草NbEMB2738和拟南芥EMB2738功能上的差异性 | 第59-60页 |
4.硫氧化蛋白AtECB1调控拟南芥叶绿体基因发育的机理研究 | 第60-74页 |
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71页 |
4.1.1 AtECB1与PEP复合物的核心蛋白,RpoA存在相互作用 | 第60-61页 |
4.1.2 AtECB1定位在叶绿体中 | 第61-62页 |
4.1.3 AtECB1在类囊体复合物中的定位 | 第62-63页 |
4.1.4 AtECB1与AtECB1-like存在相互作用 | 第63-66页 |
4.1.5 AtECB1与AtECB1-like存在功能差异性 | 第66-67页 |
4.1.6 AtECB1在体内具有四个硫氧还原位点 | 第67-68页 |
4.1.7 AtECB1四个突变位点的体外活性检测 | 第68-69页 |
4.1.8 点突变蛋白能够互补atecb1植株的表型 | 第69-71页 |
4.2 小结与讨论 | 第71-74页 |
4.2.1 AtECB1和PEP复合物的核心蛋白RpoA存在相互作用 | 第71-72页 |
4.2.2 AtECB1和AtECB1-like存在功能上的差异性 | 第72页 |
4.2.3 AtECB1的氧化活性对植株的生长是非必需的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