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一、文献综述法 | 第13页 |
二、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 | 第13页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研究述评及相关理论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研究述评 | 第15-21页 |
一、乡村旅游 | 第15页 |
二、民族村寨旅游 | 第15-17页 |
三、品牌及品牌塑造的界定 | 第17-18页 |
四、旅游目的地品牌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一、感知理论 | 第21页 |
二、营销推广理论 | 第21-23页 |
三、内部营销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体系构建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一、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模型 | 第25-26页 |
二、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第三节 构建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体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德夯苗寨旅游为例 | 第32-53页 |
第一节 德夯苗寨案例地介绍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德夯苗寨品牌塑造研究方案设计 | 第33-34页 |
一、指标体系选择 | 第33页 |
二、问卷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34页 |
第三节 问卷调查分析 | 第34-53页 |
一、样本统计分析 | 第34-38页 |
二、德夯苗寨产品系统分析 | 第38-39页 |
三、德夯苗寨识别系统分析 | 第39-42页 |
四、德夯苗寨营销推广系统分析 | 第42-49页 |
五、德夯苗寨居民系统分析 | 第49-52页 |
六、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的对策 | 第53-57页 |
第一节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品牌满意度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完善识别体系,提升品牌辨识度 | 第54页 |
第三节 创新营销渠道,扩大品牌知名度 | 第54-55页 |
第四节 提升居民参与,强化品牌忠实度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4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64-67页 |
附录2 居民访谈部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