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华改编汉剧《柜中缘》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 1、汉剧历史研究 | 第12-13页 |
| 2、汉剧音乐形态研究 | 第13页 |
| 3、汉剧表演艺术研究 | 第13-14页 |
| 4、汉剧剧目与剧本研究 | 第14页 |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二、《柜中缘》的原始剧本风貌 | 第16-25页 |
| (一) 秦腔《柜中缘》剧本概述 | 第16-21页 |
| 1、秦腔《柜中缘》的剧本创作背景 | 第16-18页 |
| 2、秦腔《柜中缘》的剧本分析 | 第18-21页 |
| (二) 河北梆子《柜中缘》的剧本概述 | 第21-25页 |
| 三、汉剧《柜中缘》 | 第25-38页 |
| (一) 陈伯华移植《柜中缘》的背景 | 第25-29页 |
| 1、陈伯华的生活经历 | 第25-26页 |
| 2、陈伯华的戏班学习经历 | 第26-27页 |
| 3、陈伯华的艺术积累沉淀 | 第27-28页 |
| 4、陈伯华的创作探索研究 | 第28-29页 |
| (二) 汉剧《柜中缘》中的人物介绍与剧本分析 | 第29-38页 |
| 1、主角刘玉莲的形象设计 | 第30-31页 |
| 2、其他人物介绍 | 第31页 |
| 3、汉剧《柜中缘》的台词、剧本分析 | 第31-38页 |
| 四、陈伯华对刘玉莲的塑造与演绎 | 第38-51页 |
| (一) 陈伯华对刘玉莲的形态动作与念白设计的研究 | 第38-46页 |
| (二) 陈伯华对刘玉莲的主要唱段的演绎研究 | 第46-51页 |
| 五、汉剧《柜中缘》的传承概况 | 第51-58页 |
| (一) 汉剧演员对《柜中缘》的传承 | 第51-54页 |
| 1、汉剧《柜中缘》剧目的传承 | 第51-52页 |
| 2、陈伯华表演艺术的传承 | 第52-54页 |
| (二) 汉剧《柜中缘》的时代意义 | 第54-58页 |
| 1、汉剧《柜中缘》诞生之初的影响 | 第54-55页 |
| 2、汉剧《柜中缘》的当代现实意义 | 第55-58页 |
| 六、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74页 |
| 附录一: 秦腔《柜中缘》剧本 | 第62-67页 |
| 附录二: 汉剧《柜中缘》主要唱段谱例 | 第67-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