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心学影响下晚明山水画的两种面貌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6-8页
    一、研究目的及理论意义第6页
    二、研究现状第6-7页
    三、研究方法第7-8页
第1章 晚明心学的时代背景第8-11页
    1.1 理学到心学的变迁第8-9页
        1.1.1 程朱理学的式微第8页
        1.1.2 阳明心学的兴起第8-9页
    1.2 李贽与“童心”说第9-10页
        1.2.1 阳明心学的异化第9页
        1.2.2 “童心”说第9-10页
    1.3 心学在晚明士人中的流行第10-11页
第2章 心学与晚明文艺的两种创作观念第11-14页
    2.1 “独抒性灵”的文艺创作观第11-12页
    2.2 尚“奇”的审美风尚第12-14页
第3章 心学显性的影响:“独抒性灵”的山水画第14-21页
    3.1 董其昌与心学第14-15页
    3.2 董其昌的绘画观第15-17页
        3.2.1 师“心”为上,“独抒性灵”的绘画观第15-16页
        3.2.2 笔墨——极致的性灵表达第16-17页
    3.3 董其昌的山水画创作第17-18页
    3.4 董其昌的追随者第18-21页
        3.4.1 李流芳第18-19页
        3.4.2 卞文瑜第19-21页
第4章 心学隐性的影响:尚“奇”的山水画面貌第21-33页
    4.1 以古为奇——陈洪绶的山水画第21-24页
        4.1.1 陈洪绶生平第21页
        4.1.2 陈洪绶的山水画创作第21-23页
        4.1.3 陈洪绶对尚“奇”审美风尚的回应第23-24页
    4.2 奇山幻境——吴彬的山水画第24-28页
        4.2.1 吴彬生平第24-25页
        4.2.2 吴彬的山水画创作第25-28页
        4.2.3 吴彬的奇幻山水与晚明的尚“奇”风尚第28页
    4.3 奇异的趣味——李士达的山水画第28-33页
        4.3.1 晚明苏州地区的伪画制作第28-29页
        4.3.2 李士达对苏州伪画的改作第29-33页
第5章 两种绘画面貌的成因第33-36页
    5.1 业余画家与职业画家第33-34页
    5.2 画家的性格及人生经历第34-35页
    5.3 地域因素的影响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致谢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派”绘画中清供题材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