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绘画中清供题材的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6-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页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8-10页 |
第一章 清供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清供概述 | 第10页 |
第二节 清供分类 | 第10-15页 |
一、文房清供 | 第11-12页 |
二、案头清供 | 第12-13页 |
三、岁朝清供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历代清供图及其代表画家 | 第15-20页 |
第三章 “海派”绘画中的清供题材 | 第20-44页 |
第一节 “海派”概述 | 第20页 |
第二节 海派的形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海派清供题材绘画兴盛的原因 | 第22-25页 |
一、绘画题材的扩展 | 第22-23页 |
二、商品经济的繁荣 | 第23页 |
三、西方绘画的引入 | 第23-24页 |
四、时代民风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海派代表画家的清供图 | 第25-39页 |
一、赵之谦 | 第25-29页 |
二、任伯年 | 第29-33页 |
三、虚谷 | 第33-36页 |
四、吴昌硕 | 第36-39页 |
第五节 海派画家清供图的艺术特征 | 第39-44页 |
一、继承性 | 第39-40页 |
二、创新性 | 第40-41页 |
三、商品化 | 第41-42页 |
四、雅俗共赏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海派清供图对当代绘画的启示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