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11-12页 |
1.1.2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设计的适老化诉求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创新点 | 第19-20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老年人特征与城市公园休憩空间关系 | 第21-31页 |
2.1 老年人特征 | 第21-25页 |
2.1.1 老年人的分类 | 第21-23页 |
2.1.1.1 按年龄划分 | 第21-22页 |
2.1.1.2 按行为划分 | 第22-23页 |
2.1.2 老年人生理特征 | 第23-24页 |
2.1.3 老年人心理特征 | 第24-25页 |
2.2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内老年人活动特征 | 第25-29页 |
2.2.1 老年人休憩活动区域 | 第25-27页 |
2.2.1.1 个体活动区域 | 第25-26页 |
2.2.1.2 成组活动区域 | 第26页 |
2.2.1.3 集成活动区域 | 第26-27页 |
2.2.2 老年人对公园休憩空间的需求分析 | 第27页 |
2.2.3 老年人休憩空间活动类型 | 第27-28页 |
2.2.4 老年人休憩空间活动行为模式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邯郸市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现状调查 | 第31-63页 |
3.1 邯郸市概况 | 第31-37页 |
3.1.1 邯郸市地理位置 | 第31页 |
3.1.2 邯郸市老龄化概况 | 第31-32页 |
3.1.3 邯郸市城市公园概况 | 第32-33页 |
3.1.4 邯郸市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3.1.4.1 现状优点 | 第33-35页 |
3.1.4.2 现状不足 | 第35-37页 |
3.2 调研地点的选取 | 第37-41页 |
3.3 公园休憩空间分析 | 第41-53页 |
3.3.1 休憩空间布局分析 | 第41-44页 |
3.3.2 休憩空间场所分析 | 第44-53页 |
3.4 问卷调查 | 第53-61页 |
3.4.1 丛台公园现状调查 | 第54-55页 |
3.4.2 龙湖公园现状调查 | 第55-57页 |
3.4.3 赵苑公园现状调查 | 第57-59页 |
3.4.4 滏阳公园现状调查 | 第59-60页 |
3.4.5 调查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重要性评价 | 第63-75页 |
4.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过程 | 第63-65页 |
4.2 建立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 第65-72页 |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65-66页 |
4.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66-70页 |
4.2.3 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的确立 | 第70-72页 |
4.3 构造判断矩阵 | 第72-73页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满意度评价 | 第75-113页 |
5.1 分析方法的选取 | 第75页 |
5.2 分析方法操作步骤 | 第75-78页 |
5.2.1 IPA法 | 第75-76页 |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76-78页 |
5.3 满意度问卷调查与模糊综合评价等级 | 第78-81页 |
5.3.1 问卷设计 | 第78-79页 |
5.3.2 相关系数检验 | 第79页 |
5.3.3 信度系数检验 | 第79-80页 |
5.3.4 满意度评分问卷发放 | 第80页 |
5.3.5 模糊综合评价等级 | 第80-81页 |
5.4 评价指标满意度调查与模糊综合评价 | 第81-112页 |
5.4.1 丛台公园评价结果 | 第81-89页 |
5.4.1.1 5个子指标集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82-87页 |
5.4.1.2 对于丛台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的总评价 | 第87-89页 |
5.4.2 龙湖公园评价结果 | 第89-96页 |
5.4.2.1 5个子指标集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89-95页 |
5.4.2.2 对于龙湖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的总评价 | 第95-96页 |
5.4.3 赵苑公园评价结果 | 第96-104页 |
5.4.3.1 5个子指标集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97-102页 |
5.4.3.2 对于赵苑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的总评价 | 第102-104页 |
5.4.4 滏阳公园评价结果 | 第104-111页 |
5.4.4.1 5个子指标集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104-110页 |
5.4.4.2 对于滏阳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的总评价 | 第110-111页 |
5.4.5 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 | 第111-11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 | 第113-127页 |
6.1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 第113-119页 |
6.1.1 丛台公园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 第113-114页 |
6.1.2 龙湖公园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 第114-115页 |
6.1.3 赵苑公园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 第115-116页 |
6.1.4 滏阳公园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 第116-118页 |
6.1.5 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结果统计 | 第118-119页 |
6.2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重要性—满意度评价 | 第119-126页 |
6.2.1 丛台公园重要性—满意度评价 | 第119-121页 |
6.2.2 龙湖公园重要性—满意度评价 | 第121-123页 |
6.2.3 赵苑公园重要性—满意度评价 | 第123-124页 |
6.2.4 滏阳公园重要性—满意度评价 | 第124-125页 |
6.2.5 综合评价 | 第125-12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结论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141页 |
附录 | 第141-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