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理论 | 第17-29页 |
第一节 大学生诚信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诚信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19-22页 |
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 第19-20页 |
二、理论认知与实践体悟相结合 | 第20-21页 |
三、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 第21页 |
四、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第22-23页 |
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 第24-29页 |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 第24-25页 |
二、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第25-26页 |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 第26-27页 |
四、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实证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第三节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9页 |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 第34-35页 |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较片面 | 第35-36页 |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形式较单一 | 第36页 |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力量较薄弱 | 第36-37页 |
五、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化入心的效果不佳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下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高校急功近利培养模式的流弊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家庭重智育轻德性的理念存在问题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大学生对自身德性涵养的要求不高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 第44-57页 |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社会诚信教育的大环境 | 第44-46页 |
一、营造诚信的社会文化氛围 | 第44-45页 |
二、构建社会诚信制度体系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导向,深化高校诚信教育的改革 | 第46-52页 |
一、拓展大学生诚信课堂教学 | 第46-47页 |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示范引领 | 第47-48页 |
三、注重大学生诚信实践活动 | 第48-49页 |
四、创设大学生诚信文化环境 | 第49-50页 |
五、完善大学生诚信保障机制 | 第50-52页 |
第三节 以良好诚信家风为依托,夯实家庭诚信教育的基础地位 | 第52-54页 |
一、更新家庭诚信教育观念 | 第52-53页 |
二、改进家庭诚信教育方法 | 第53页 |
三、培育良好的诚信家风 | 第53-54页 |
第四节 以实现知行合一为指引,提高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的自觉性 | 第54-57页 |
一、始于“学”,增强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意识 | 第54-55页 |
二、基于“行”,提高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能力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1 | 第62-65页 |
附录2 | 第65-66页 |
附录3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