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小卫星系统发展概况及趋势 | 第14-15页 |
| ·卫星星座构形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结论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问题分析 | 第22-34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系统工作原理 | 第22-27页 |
| ·小卫星系统的组成 | 第23页 |
| ·小卫星系统的特点 | 第23-24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观测范围与观测场景 | 第24-25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系统成像过程 | 第25-26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组网系统工作过程 | 第26-27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使命任务分析 | 第27-29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过程 | 第29-31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方法框架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成像侦察小卫星侦察能力指标 | 第34-50页 |
| ·成像侦察能力与能力指标 | 第34-36页 |
| ·成像侦察能力定义 | 第34-35页 |
| ·成像侦察能力指标 | 第35-36页 |
| ·目标区域分割方法 | 第36-39页 |
| ·目标区域分割 | 第36-39页 |
| ·坐标变换方法 | 第39页 |
| ·成像侦察能力指标构建 | 第39-44页 |
| ·成像侦察能力指标 | 第39-40页 |
| ·时间维 | 第40-42页 |
| ·空间维 | 第42-43页 |
| ·质量维 | 第43-44页 |
| ·成像侦察能力指标使用与计算 | 第44-49页 |
| ·成像侦察能力指标使用原则 | 第45页 |
| ·成像侦察能力指标计算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模型 | 第50-61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问题基本输入输出 | 第50-53页 |
| ·作为输入的侦察任务 | 第50页 |
| ·作为输入的轨道参数 | 第50-51页 |
| ·作为输入的有效载荷 | 第51-52页 |
| ·作为输入的侦察能力指标 | 第52页 |
| ·输出解的内容 | 第52-53页 |
| ·基本假设与简化 | 第53-54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问题模型构建 | 第54-59页 |
| ·应急组网小卫星星座构形设计 | 第54-56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问题模型 | 第56-59页 |
|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模型特点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成像侦察小卫星应急组网模型求解算法 | 第61-70页 |
| ·多目标进化算法 | 第61-62页 |
| ·NSGA-II 算法 | 第62-64页 |
| ·NSGA 原理和特点 | 第62页 |
| ·NSGA-II 原理和特点 | 第62-63页 |
| ·NSGA-II 优化流程 | 第63-64页 |
| ·NSGA-II 算法策略 | 第64-66页 |
| ·快速非支配排序策略 | 第64页 |
| ·拥挤距离策略 | 第64-65页 |
| ·精英策略 | 第65-66页 |
| ·NSGA-II 求解过程 | 第66-69页 |
| ·编码与解码 | 第66页 |
| ·初始种群产生 | 第66-67页 |
| ·快速非支配排序 | 第67页 |
| ·拥挤距离 | 第67-68页 |
| ·选择运算 | 第68页 |
| ·交叉与变异 | 第68页 |
| ·精英保持 | 第68-69页 |
| ·终止条件 | 第69页 |
| ·算法基本流程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仿真实例分析 | 第70-82页 |
| ·仿真工具 | 第70-71页 |
| ·仿真场景设计 | 第71-74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82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