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7-27页 |
0.1 靶向制剂研究概况 | 第17页 |
0.2 靶向制剂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0.3 聚合物胶束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0.3.1 聚合物前药应具备的条件 | 第19页 |
0.3.2 聚合物前药的组成 | 第19页 |
0.3.3 聚合物前药的优势 | 第19-20页 |
0.4 常见的聚合物前药 | 第20-22页 |
0.4.1 聚乙二醇前药(PEG化前药) | 第20-21页 |
0.4.2 聚-L-谷氨酸前药(PG) | 第21页 |
0.4.3 HPMA前药 | 第21-22页 |
0.5 常见的聚合物连接臂 | 第22-23页 |
0.5.1 水解型连接臂 | 第22页 |
0.5.2 分支状连接臂 | 第22-23页 |
0.5.3 pH敏感型连接臂 | 第23页 |
0.6 主动靶向的聚合物前药纳米粒 | 第23-24页 |
0.6.1 基于半乳糖配体的主动靶向聚合物前药设计 | 第23-24页 |
0.6.2 基于叶酸配体的主动靶向聚合物前药设计 | 第24页 |
0.7 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 | 第24-26页 |
0.8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1章 HPMA-D-Gal-GA靶向聚合物前药的合成及表征 | 第27-42页 |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1.1.1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1.1.2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1.2 合成部分 | 第28-35页 |
1.2.1 藤黄酸单体A的合成 | 第28-30页 |
1.2.2 藤黄酸单体B的合成 | 第30-31页 |
1.2.3 D-半乳糖单体的合成 | 第31-33页 |
1.2.3.1 D-半乳糖羟基的保护 | 第31-32页 |
1.2.3.2 缩醛化D-半乳糖酯化反应 | 第32页 |
1.2.3.2 D-半乳糖单体脱保护反应 | 第32-33页 |
1.2.4 HPMA-D-Gal-GA聚合物的制备 | 第33-35页 |
1.3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35-36页 |
1.3.1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35页 |
1.3.2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形态表征 | 第35页 |
1.3.3 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聚合物形态 | 第35-36页 |
1.3.4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 第36页 |
1.3.5 HPMA-D-Gal-GA聚合物表观分子量GPC测定 | 第36页 |
1.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HPMA-D-Gal-GA聚合物的聚合度 | 第36-38页 |
1.4.1 对照品储备液和HPMA-D-Gal-GA靶向聚合物储备液的配置 | 第36-37页 |
1.4.2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37页 |
1.4.3 藤黄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页 |
1.4.4 HPMA-D-Gal-GA聚合物的聚合度测定 | 第37-38页 |
1.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1.5.1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表征 | 第38-40页 |
1.5.1.1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形态表征结果 | 第38页 |
1.5.1.2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1.5.1.3 HPMA-D-Gal-GA聚合物胶束的表观分子量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1.5.2 HPMA-D-Gal-GA聚合物的聚合度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1.5.2.1 HPMA-D-Gal-GA聚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40页 |
1.5.2.2 HPMA-D-Gal-GA聚合物的聚合度结果 | 第40-4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2章 HPMA-FA-GA靶向聚合物前药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57页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2.2 合成部分 | 第43-51页 |
2.2.1 藤黄酸单体C的合成 | 第43-45页 |
2.2.2 叶酸单体的合成 | 第45-47页 |
2.2.3 叶酸-藤黄酸衍生物单体的合成 | 第47-49页 |
2.2.4 HPMA-FA-GA聚合物的制备 | 第49-51页 |
2.3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51-52页 |
2.3.1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51页 |
2.3.2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形态表征 | 第51页 |
2.3.3 扫描电镜(SEM)观察聚合物表面形态 | 第51-52页 |
2.3.4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 第52页 |
2.3.5 HPMA-FA-GA聚合物表观分子量GPC测定 | 第52页 |
2.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HPMA-FA-GA聚合物的聚合度 | 第52-53页 |
2.4.1 对照品储备液和HPMA-FA-GA靶向聚合物储备液的配置 | 第52页 |
2.4.2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52-53页 |
2.4.3 藤黄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3页 |
2.4.4 HPMA-FA-GA聚合物的聚合度测定 | 第53页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2.5.1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表征 | 第53-55页 |
2.5.1.1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形态表征结果 | 第53页 |
2.5.1.2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结果 | 第53-54页 |
2.5.1.3 HPMA-FA-GA聚合物胶束的表观分子量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2.5.2 HPMA-FA-GA聚合物的聚合度测定 | 第55-56页 |
2.5.2.1 HPMA-FA-GA聚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55-56页 |
2.5.2.2 HPMA-FA-GA聚合物的聚合度测定结果 | 第5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藤黄酸HPMA聚合物前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组织分布研究 | 第57-71页 |
3.1 仪器和药品 | 第57-58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3.1.2 主要药品 | 第57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57-58页 |
3.2 藤黄酸HPMA聚合物前体药物的药动学研究 | 第58-62页 |
3.2.1 分析方法建立 | 第58-60页 |
3.2.1.1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确定 | 第58页 |
3.2.1.2 样品处理 | 第58页 |
3.2.1.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8-59页 |
3.2.1.5 精密度试验 | 第59页 |
3.2.1.6 回收率试验 | 第59-60页 |
3.2.2 .给药方案 | 第60页 |
3.2.3 .血浆样品处理及测定 | 第60-61页 |
3.2.4 试验结果 | 第61-62页 |
3.2.5 讨论 | 第62页 |
3.3 藤黄酸HPMA聚合物前体药物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62-69页 |
3.3.1 组织分布方法学研究 | 第62-66页 |
3.3.1.1 色谱条件 | 第62-63页 |
3.3.1.2 样品处理 | 第63页 |
3.3.1.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3-64页 |
3.3.1.4 专属性考察 | 第64-65页 |
3.3.1.5 精密度试验 | 第65-66页 |
3.3.1.6 回收率试验 | 第66页 |
3.3.2 小鼠体内实验 | 第66-69页 |
3.3.2.1 给药方案 | 第66页 |
3.3.2.2 组织样品处理及测定 | 第66-67页 |
3.3.2.3 小鼠体内分布结果及靶向性分析 | 第67-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藤黄酸HPMA聚合物前体药物的药效学研究 | 第71-79页 |
4.1 主要材料和仪器 | 第71-72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71-72页 |
4.2 体内药效实验 | 第72-74页 |
4.2.1 细胞培养 | 第72页 |
4.2.2 细胞增殖的MTT检测 | 第72页 |
4.2.3 藤黄酸HPMA聚合物前体药物的细胞毒性测定结果与讨论 | 第72-74页 |
4.3 体外药效实验 | 第74-77页 |
4.3.1 S180肿瘤细胞株及来源 | 第74页 |
4.3.2 试验动物 | 第74页 |
4.3.3 试验方案 | 第74-75页 |
4.3.3.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74页 |
4.3.3.2 分组与给药 | 第74-75页 |
4.3.3.3 统计学分析 | 第75页 |
4.3.4 结果 | 第75-77页 |
4.3.4.1 动物一般情况 | 第75页 |
4.3.4.2 试验结果 | 第75-77页 |
4.3.5 讨论 | 第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