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49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3-20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3-17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7-20页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 第20-36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20-3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基本理论的陈述 | 第36-46页 |
(一) 关于“海洋战略”的界定 | 第36-38页 |
(二) 关于“海洋权益”的界定 | 第38-40页 |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海权相关问题的论述 | 第40-46页 |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基本框架 | 第46-4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46-47页 |
(二) 论文基本框架 | 第47-49页 |
第一章 1949年至1976年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海防为战略重点 | 第49-74页 |
一、以海防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 第49-55页 |
(一) 美苏争霸是主要外因 | 第49-52页 |
(二) 台湾问题是最大内因 | 第52-55页 |
二、以海防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 第55-63页 |
(一) 确立海权独立的根本原则 | 第55-59页 |
(二) 实行经济与军事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方针 | 第59-61页 |
(三) 始终关注沿海与内地的协调发展 | 第61-62页 |
(四) 坚持以全国上下一盘棋来谋局 | 第62-63页 |
三、以海防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 第63-74页 |
(一)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 第64-67页 |
(二) 收回海关 | 第67-68页 |
(三) 实行军民联合海防 | 第68-69页 |
(四) 恢复、发展海洋经济 | 第69-72页 |
(五) 开启海洋科教事业 | 第72-73页 |
(六) 成立国家海洋局 | 第73-74页 |
第二章 1977年至1997年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沿海经济发展为战略重点 | 第74-104页 |
一、以沿海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 第74-82页 |
(一)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第74-79页 |
(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最大内政 | 第79-82页 |
二、以沿海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 第82-90页 |
(一) 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82-84页 |
(二) 确立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 | 第84-87页 |
(三) 指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 第87-88页 |
(四) 充分发挥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优势 | 第88-90页 |
三、以沿海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 第90-104页 |
(一) 确立“近海防御”思想 | 第90-91页 |
(二) 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 第91-94页 |
(三) 提出“一国两制”并完成港澳回归 | 第94-96页 |
(四) 系统开放沿海城市 | 第96-98页 |
(五) 海洋经济稳中有进 | 第98-101页 |
(六) 海洋科考跨步发展 | 第101-104页 |
第三章 1998年至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海洋安全为战略重点 | 第104-133页 |
一、以海洋安全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 第104-111页 |
(一) 东南亚金融风暴让世界转向 | 第104-108页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型 | 第108-111页 |
二、以海洋安全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 第111-120页 |
(一) 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海洋 | 第111-114页 |
(二) 逐步形成了新的安全观 | 第114-117页 |
(三) 将“和谐”理念推向世界 | 第117-120页 |
三、以海洋安全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 第120-133页 |
(一) 建设过硬的“海上精兵” | 第120-122页 |
(二) 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 第122-124页 |
(三) 发挥沿海地区的辐射作用 | 第124-125页 |
(四) 坚决执行《海关法》 | 第125-126页 |
(五) 全面开发海洋 | 第126-130页 |
(六) 科学管理海洋事务 | 第130-133页 |
第四章 200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战略:以海洋强国建设为战略重点 | 第133-165页 |
一、以海洋强国建设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背景成因 | 第133-140页 |
(一) “亚洲世纪”的到来既是压力又是助力 | 第134-137页 |
(二) 在稳定成就基础上的深化改革成为最大内力 | 第137-140页 |
二、以海洋强国建设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 第140-148页 |
(一) 准确定位了中国的区域特征 | 第140-141页 |
(二) 强化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 | 第141-145页 |
(三) 在民族复兴的艰难梦旅中继续前行 | 第145-148页 |
三、以海洋强国建设为重点的海洋战略的基本举措 | 第148-165页 |
(一) 逐步推进“远海防卫”方针 | 第148-151页 |
(二) 全方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 第151-155页 |
(三) 推动海洋经济转型 | 第155-162页 |
(四) 海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 第162-165页 |
总结:新中国海洋战略的中国特色 | 第165-171页 |
一、承前启后,一脉相继 | 第165-166页 |
二、整体布局,重点突出 | 第166-167页 |
三、民生为基,持续发展 | 第167-168页 |
四、内外互动,自主自强 | 第168-171页 |
参考资料 | 第171-187页 |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 第187-188页 |
读博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 第188-189页 |
后记 | 第189-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