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3-26页 |
第一章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的背景和渊源 | 第26-52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26-32页 |
一、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相遇 | 第26-29页 |
二、社会文化背景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哲学渊源 | 第32-42页 |
一、柏拉图主义 | 第32-39页 |
二、斯多亚学派 | 第39-42页 |
第三节 神学渊源 | 第42-52页 |
一、《圣经》传统 | 第43-46页 |
二、早期教会思想 | 第46-52页 |
第二章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52-74页 |
第一节 人学思想的两条进路 | 第52-60页 |
一、哲学进路 | 第52-57页 |
二、神学进路 | 第57-60页 |
第二节 灵肉关系学说 | 第60-65页 |
一、特征和倾向 | 第60-63页 |
二、肉身的地位 | 第63-65页 |
第三节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的基本前提 | 第65-74页 |
一、人具有上帝的形像 | 第66-70页 |
二、原罪和人性的败坏 | 第70-74页 |
第三章 灵魂的本质与上帝的形像 | 第74-98页 |
第一节 关于上帝的形象的两条解释思路 | 第74-81页 |
一、强调灵魂的优越性和独立性的解释 | 第74-77页 |
二、强调灵肉的关系性与统一性的解释 | 第77-81页 |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解释模式 | 第81-98页 |
一、作为“内在之人”的灵魂 | 第81-88页 |
二、灵肉学说 | 第88-95页 |
三、阿奎那对奥古斯丁的发展 | 第95-98页 |
第四章 灵魂的起源与原罪的遗传 | 第98-120页 |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哲学家的灵魂起源说 | 第98-104页 |
一、奥利金等人的灵魂先在说 | 第98-100页 |
二、德尔图良等人的灵魂遗传说 | 第100-102页 |
三、哲罗姆等人的直接创造说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灵魂起源说对原罪遗传机制的解释 | 第104-109页 |
一、灵魂先在说对原罪遗传机制的解释 | 第104-107页 |
二、灵魂遗传说对原罪遗传机制的解释 | 第107-109页 |
第三节 奥古斯丁的解释模式 | 第109-120页 |
一、对三种灵魂起源说的回应 | 第109-111页 |
二、奥古斯丁的折中解释 | 第111-120页 |
第五章 灵魂的能力与上帝的恩典 | 第120-140页 |
第一节 自由意志与原罪 | 第120-129页 |
一、意志与自由 | 第120-123页 |
二、原罪的根源 | 第123-129页 |
第二节 恩典与自由意志 | 第129-140页 |
一、内在恩典论 | 第129-133页 |
二、恩典与自由意志 | 第133-140页 |
第六章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影响 | 第140-163页 |
第一节 基本特征 | 第140-146页 |
一、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 第140-143页 |
二、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 第143-146页 |
第二节 历史影响 | 第146-163页 |
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影响 | 第146-149页 |
二、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 | 第149-155页 |
三、在宗教改革时期的影响 | 第155-158页 |
四、对现当代的影响 | 第158-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6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