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论文

香港终审法院法官涉《基本法》案件行为方式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7-22页
    一、问题意识与研究意义第17-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三、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一章 大法官行为方式介绍与评述第22-44页
    一、大法官的函数效应和个人意识形态第22-23页
    二、大法官内部互动模式第23-28页
        (一) 策略模式概述第23-24页
        (二) 内部互动设计左右大法官的最终决定第24-28页
    三、大法官与行政、立法机构的互动模式第28-36页
        (一) 新制度论的研究——以“态度模式”为主的分析第29-32页
        (二) Eskridge模型第32-33页
        (三) Marks模型第33-36页
    四、法律界和利益团体的影响第36-38页
    五、台湾地区对大法官审判行为方式之研究第38-44页
        (一) 大法官受政治部门拘束的实证研究成果第38-39页
        (二) 法律界对于大法官的影响第39-41页
        (三) 台湾地区学者对Marks模型进行的修正第41-44页
第二章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与法官第44-65页
    一、香港特区终审法院的历史第44-46页
    二、香港特区终审法院的组成第46-48页
        (一) 终审法院审判庭第46-47页
        (二) 上诉委员会第47页
        (三) 规则委员会第47-48页
        (四) 司法常务官第48页
    三、终审法院的司法管辖权第48-49页
        (一) 一般管辖权第48页
        (二) 上诉管辖权第48页
        (三) 民事司法管辖权第48-49页
        (四) 刑事司法管辖权第49页
        (五) 上诉许可第49页
    四、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法官制度第49-55页
        (一) 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第50页
        (二) 终审法院法官资格第50-51页
        (三) 终审法院法官任免第51-52页
        (四) 法官任期第52-53页
        (五) 法官行为指引第53-55页
    五、司法独立的法官保障措施第55-56页
        (一) 法官的任期保障第55页
        (二) 法官的司法豁免第55-56页
        (三) 法官的薪酬保障第56页
    六、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法官研究第56-65页
        (一) 首席法官李国能第56-60页
        (二) 首席法官马道立第60-65页
第三章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法官涉《基本法》解释方法及其拘束力第65-94页
    一、普通法法系的法律解释理论与体制第65-68页
        (一) 文本(字义)解释方法(文本主义)第65页
        (二) 历史解释方法(原意主义)第65-66页
        (三) 学说解释方法(学说主义)第66页
        (四) 审慎解释方法(审慎主义)第66页
        (五) 结构解释方法(结构主义)第66-67页
        (六) 伦理解释方法(伦理主义)第67页
        (七) 关于目的的解释方法(目的主义)第67-68页
    二、回归前香港法院的宪法性法律解释第68-73页
        (一) 回归前香港法院的宪法性法律解释机制第68-70页
        (二) 回归前香港法院的宪法性法律解释原则与方法第70-73页
    三、普通法立宪主义和制定法宪制因素双重构架下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涉《基本法》解释方法第73-86页
        (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诉马维騉案第73-75页
        (二) 吴嘉玲诉入境事务处处长案陈锦雅及其他80人诉入境事务处处长案(居留权案)第75-80页
        (三) 入境事务处处长诉庄丰源案第80-82页
        (四) 香港特别行政区诉吴恭劭、利建润案(国旗区旗案)第82-84页
        (五) 谢群生诉八乡乡事委员会、律政司司长案第84-86页
    四、各种解释方法的实际拘束力第86-94页
第四章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法官行为方式之构建第94-121页
    一、终审法院法官受特区行政部门约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第94-101页
        (一) 行政主导政制概述第94-95页
        (二) 《基本法》中行政部门对终审法院的约束第95-97页
        (三) 实践中行政部门对终审法院的约束第97-101页
    二、终审法院法官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约束的理论研究第101-110页
        (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关系概述第101-104页
        (二) 终审法院法官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约束例证第104-110页
    三、法律界对终审法院法官的影响第110-114页
        (一) 香港大律师公会第111-113页
        (三) 法律界对终审法院法官影响的其他例证第113-114页
    四、适用于香港特区终审法院的MARKS模型第114-121页
        (一) 李国能大法官时期适用于香港终审法院的Marks模型第117-119页
        (二) 马道立大法官时期适用于香港终审法院的Marks模型第119-121页
结语第121-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海洋战略思想研究
下一篇:金融公平的法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