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电子数据证据概述 | 第8-15页 |
1.1 电子数据证据的内涵解析 | 第8-11页 |
1.1.1 电子数据证据的概念 | 第8-9页 |
1.1.2 电子数据证据的特征 | 第9-10页 |
1.1.3 电子数据证据与视听资料证据的关系 | 第10-11页 |
1.2 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证据的常见种类 | 第11-13页 |
1.3 电子数据证据地位的演变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电子数据证据在民事诉讼中适用的现实考察与困境 | 第15-29页 |
2.1 电子数据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现状 | 第15-16页 |
2.2 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 | 第16-21页 |
2.2.1 电子数据证据收集的主体 | 第17-18页 |
2.2.2 电子数据证据收集对象和流程 | 第18-19页 |
2.2.3 目前我国电子数据收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2.3 电子数据证据的保全 | 第21-25页 |
2.3.1 电子数据证据保全的特点 | 第21-22页 |
2.3.2 电子数据证据保全的条件 | 第22页 |
2.3.3 电子数据证据保全的类型 | 第22-23页 |
2.3.4 电子数据证据保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2.4 电子数据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 第25-29页 |
2.4.1 电子数据证据的审查与认定概述 | 第25页 |
2.4.2 电子数据证据的一般判断规则 | 第25页 |
2.4.3 目前我国电子数据证据的具体审查方法 | 第25-27页 |
2.4.4 电子数据证据审查认定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考察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电子数据证据适用之完善构想 | 第29-37页 |
3.1 完善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制度 | 第29-30页 |
3.1.1 引入电子技术专家 | 第29-30页 |
3.1.2 建立隐私权保护制度 | 第30页 |
3.2 完善电子数据证据保全制度 | 第30-32页 |
3.2.1 设立专门电子证据保全部门 | 第30-31页 |
3.2.2 引入第三方保全机构认证保全 | 第31页 |
3.2.3 推行网络公证保全 | 第31-32页 |
3.3 构建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电子证据审查认定规则 | 第32-37页 |
3.3.1 建立电子数据证据可采性的认定规则 | 第33-34页 |
3.3.2 建立电子数据证据证明力的认定规则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