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鉴定意见审查概述 | 第7-20页 |
一、鉴定意见审查的概念、内容与功能 | 第7-13页 |
(一) 鉴定意见审查的概念与属性 | 第7-9页 |
(二) 鉴定意见审查的内容与功能 | 第9-13页 |
(三) 鉴定意见审查与其他证据审查之间的关系 | 第13页 |
二、鉴定意见审查的制度架构与功能指向 | 第13-16页 |
(一) 鉴定意见审查的制度 | 第13-15页 |
(二) 鉴定意见审查的功能 | 第15-16页 |
三、鉴定意见审查的法理基础 | 第16-20页 |
(一) 鉴定意见审查的法律属性 | 第16-17页 |
(二) 鉴定意见审查的文本分析 | 第17-18页 |
(三) 鉴定意见审查的价值依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理论与实践 | 第20-29页 |
一、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一)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属性的维度 | 第20页 |
(二)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功能的维度 | 第20-21页 |
二、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主体与内容 | 第21-24页 |
(一)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的审查主体 | 第21页 |
(二)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内容 | 第21-23页 |
(三)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审查判断 | 第23-24页 |
三、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实践分析 | 第24-29页 |
(一)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依据与原则 | 第24-25页 |
(二)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程序与方式 | 第25-26页 |
(三) 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结果与意义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问题与建议 | 第29-36页 |
一、我国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中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 鉴定意见审查存在的主观方面问题 | 第29-30页 |
(二) 审查制度与标准的不健全或尚待完善 | 第30页 |
(三) 审查的技术保障配套不够 | 第30-31页 |
二、完善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制度 | 第31-32页 |
(一) 理性对待刑事诉讼鉴定意见 | 第31页 |
(二) 加快证据立法完善,统一鉴定意见审查规则 | 第31-32页 |
(三) 探索建立合乎司法运行规律的审查标准与方法 | 第32页 |
三、提升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实效 | 第32-36页 |
(一) 不断强化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实践 | 第32页 |
(二) 探索推进专家辅助人制度完善与落实 | 第32-33页 |
(三) 探索借鉴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33页 |
(四) 合理构建审查主体间的联动协作配合机制 | 第33-34页 |
(五) 创新刑事诉讼鉴定意见审查的技术支持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