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状况 | 第11页 |
(二)海南省中学排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第11-12页 |
(三)海南省中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明显 | 第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体育教学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体育教学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一)体育教学发展状况 | 第16页 |
(二)体育教学与对策研究 | 第16-18页 |
(三)排球传统校体育教学与对策研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3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二)专家访谈法 | 第19-20页 |
(三)实地考察法 | 第20页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20-22页 |
(五)数理统计法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51页 |
一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师资队伍状况 | 第23-31页 |
(一)体育教师的性别、民族、年龄状况 | 第23-24页 |
(二)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状况 | 第24-25页 |
(三)体育教师教龄、编制及专项状况 | 第25-27页 |
(四)体育教师论文发表、培训状况 | 第27-29页 |
(五)体育教师课时、兼任教练员、工资收入状况 | 第29-30页 |
(六)体育教师教案、备课状况 | 第30-31页 |
二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学情状况 | 第31-36页 |
(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 | 第31-32页 |
(二)学生进校前运动技能掌握状况 | 第32-33页 |
(三)学生课时安排 | 第33页 |
(四)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 | 第33-35页 |
(五)学生评价状况 | 第35-36页 |
三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场地设施状况 | 第36-39页 |
(一)学校的分布状况 | 第36-37页 |
(二)学校场地状况 | 第37-38页 |
(三)学校体育经费状况 | 第38-39页 |
四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状况 | 第39-40页 |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状况 | 第39-40页 |
(二)教学目标状况 | 第40页 |
五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状况 | 第40-44页 |
(一)教材使用基本状况 | 第40-41页 |
(二)体育教学实践课状况 | 第41-42页 |
(三)体育课负荷状况 | 第42-43页 |
(四)体育教学理论课状况 | 第43-44页 |
六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体育课教学方法状况 | 第44-46页 |
七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状况 | 第46页 |
八 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状况 | 第46-51页 |
(一)体育课成绩构成因素 | 第46-47页 |
(二)评价目的 | 第47-48页 |
(三)评价内容 | 第48页 |
(四)评价方法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5页 |
一 结论 | 第51-52页 |
(一)教师对科研重视度不够,工作量大、工资待遇较低 | 第51页 |
(二)学生对体育课喜爱度高,对体育教师认同度不高 | 第51页 |
(三)学校分布不均,场地设施不均衡,体育经费不足 | 第51-52页 |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较好,偏重情感目标 | 第52页 |
(五)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负荷较小 | 第52页 |
(六)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 第52页 |
(七)组织形式、评价内容较为单一 | 第52页 |
二 建议 | 第52-55页 |
(一)合理调节师资结构,合理安排工作量,建立交流平台 | 第52-53页 |
(二)教师自我提高,深入学生,因材施教 | 第53页 |
(三)加大投入,合理布局 | 第53页 |
(四)学校转变观念,加强重视,加强技能目标 | 第53-54页 |
(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增加负荷 | 第54页 |
(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 第54页 |
(七)改变评价方式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一 | 第57-60页 |
附录二 | 第60-63页 |
附录三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