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学课堂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教学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时代发展对社会责任的需求第10-11页
        1.1.2 生物学教学对社会责任的需求第11页
        1.1.3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社会责任的需求第11页
    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20页
        1.4.2 境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1 国内外教育中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调查第22-23页
        1.5.2 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调查第23页
        1.5.3 初中生物学课堂中提升社会责任的研究策略第23页
    1.6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6.1 文献研究法第23页
        1.6.2 问卷调查法第23-24页
        1.6.3 行动研究法第24-25页
第二章 理论概述第25-30页
    2.1 概念界定第25-27页
        2.1.1 社会责任第25-27页
        2.1.2 课堂第27页
    2.2 相关理论概述第27-30页
        2.2.1 罗杰斯自由学习理论第27-28页
        2.2.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第28-29页
        2.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9-30页
第三章 初中生物学课堂社会责任教学的现状调查第30-42页
    3.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第30-35页
        3.1.1 调查目标第30页
        3.1.2 调查对象第30页
        3.1.3 调查问卷设计第30-31页
        3.1.4 统计结果分析第31-35页
    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第35-40页
        3.2.1 调查目标第35页
        3.2.2 调查对象第35页
        3.2.3 调查问卷设计第35页
        3.2.4 统计结果分析第35-40页
    3.3 存在问题第40-42页
        3.3.1 学生方面第40页
        3.3.2 教师方面第40-42页
第四章 初中生物学课堂提升社会责任的教学策略第42-57页
    4.1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可以渗透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第42-45页
        4.1.1 渗透保护环境的相关课题第42-44页
        4.1.2 渗透健康生活的相关课题第44-45页
    4.2 提升社会责任的教学策略第45-57页
        4.2.1 以专题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第45-46页
        4.2.2 社会情境导入的体验式教学第46-47页
        4.2.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第47-49页
        4.2.4 过程性评价驱动责任意识与行为的教学第49-50页
        4.2.5 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第50-54页
        4.2.6 开放性作业的教学方式第54-57页
第五章 初中生物学课堂提升社会责任的教学实践第57-65页
    5.1 研究对象第57页
    5.2 研究变量第57页
    5.3 研究内容与步骤第57-58页
        5.3.1 前测第57页
        5.3.2 教学实践阶段第57-58页
        5.3.3 后测第58页
    5.4 教学案例第58-65页
        5.4.1 环境保护教学案例第58-62页
        5.4.2 健康生活教学案例第62-65页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65-74页
    6.1 提升策略实施前后学生社会责任的知识层面分析第65-66页
        6.1.1 策略实施前两班知识层面对比分析第65页
        6.1.2 策略实施后两班知识层面对比分析第65-66页
        6.1.3 策略实施前后各班知识层面对比分析第66页
    6.2 提升策略实施前后学生社会责任的意识层面分析第66-70页
        6.2.1 策略实施前两班意识层面对比分析第66-68页
        6.2.2 策略实施后两班意识层面对比分析第68-69页
        6.2.3 策略实施前后各班意识层面对比分析第69-70页
    6.3 提升策略实施前后学生社会责任的行为层面分析第70-74页
        6.3.1 策略实施前两班行为层面对比分析第70-71页
        6.3.2 策略实施后两班行为层面对比分析第71-72页
        6.3.3 策略实施前后各班行为层面对比分析第72-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页
    7.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92-93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朱熹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
下一篇:海南省“中学排球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