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桥面铺装的聚氨酯(PU)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桥面铺装材料 | 第11-14页 |
1.2.2 聚氨酯及聚氨酯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PU改性沥青体系最佳组成研究 | 第20-47页 |
2.1 原材料的选择 | 第20-25页 |
2.1.1 基质沥青 | 第20页 |
2.1.2 聚氨酯预聚体 | 第20-22页 |
2.1.3 相容剂 | 第22-23页 |
2.1.4 扩链交联剂 | 第23-24页 |
2.1.5 偶联剂 | 第24-25页 |
2.1.6 稀释剂 | 第25页 |
2.2 PU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2.2.2 制备步骤 | 第26页 |
2.3 PU改性沥青体系最佳组成的确定 | 第26-45页 |
2.3.1 聚氨酯掺量的确定 | 第26-29页 |
2.3.2 相容剂掺量的确定 | 第29-34页 |
2.3.3 扩链交联剂掺量的确定 | 第34-37页 |
2.3.4 偶联剂掺量的确定 | 第37-39页 |
2.3.5 稀释剂掺量和固化温度的确定 | 第39-45页 |
2.3.6 最佳组成 | 第45页 |
2.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PU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 第47-67页 |
3.1 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 | 第47-60页 |
3.1.1 DSR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3.1.2 DSR试验内容 | 第49页 |
3.1.3 温度扫描结果分析 | 第49-56页 |
3.1.4 频率扫描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3.2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BBR)试验 | 第60-65页 |
3.2.1 BBR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3.2.2 BBR试验内容 | 第62页 |
3.2.3 BBR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5页 |
3.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PU改性沥青微观结构表征及改性机理研究 | 第67-78页 |
4.1 红外光谱(FTIR)试验 | 第67-71页 |
4.1.1 试验内容 | 第67-68页 |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4.2 热重分析(TGA) | 第71-73页 |
4.2.1 试验内容 | 第71页 |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4.3 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 | 第73-77页 |
4.3.1 试验内容 | 第73-74页 |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7页 |
4.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PU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78-114页 |
5.1 原材料 | 第78-80页 |
5.2 PU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 | 第80-85页 |
5.2.1 矿料级配设计 | 第80-81页 |
5.2.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 第81-85页 |
5.3 PU改性沥青混合料固化时间研究 | 第85-89页 |
5.3.1 高温固化 | 第85-86页 |
5.3.2 常温固化 | 第86-88页 |
5.3.3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第88-89页 |
5.4 PU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研究 | 第89-92页 |
5.4.1 抗拉强度 | 第89页 |
5.4.2 抗弯拉强度 | 第89-92页 |
5.5 PU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92-112页 |
5.5.1 高温稳定性 | 第92-95页 |
5.5.2 低温抗裂性 | 第95-97页 |
5.5.3 水稳定性 | 第97-101页 |
5.5.4 耐老化性能 | 第101-103页 |
5.5.5 抗疲劳性能 | 第103-108页 |
5.5.6 耐油腐蚀性 | 第108-109页 |
5.5.7 抗滑性能 | 第109-111页 |
5.5.8 抗渗性能 | 第111-112页 |
5.6 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成本分析 | 第114-11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16-119页 |
主要结论 | 第116-118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