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汞的性质、来源及其危害 | 第11-13页 |
1.2.1 汞的性质 | 第11-12页 |
1.2.2 大气中汞的来源 | 第12页 |
1.2.3 汞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 燃煤烟气脱汞技术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及其转化 | 第13-14页 |
1.3.2 常见的烟气脱汞技术 | 第14-16页 |
1.3.3 湿法脱硫系统中汞的还原再释放 | 第16-17页 |
1.4 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 第17-19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21-25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实验测试仪器及其原理 | 第22-24页 |
2.2.1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测量原理 | 第22页 |
2.2.2 VM3000型在线汞浓度测量仪的测量原理 | 第22-23页 |
2.2.3 Hydra Ⅱ C固体测汞仪的测量原理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模拟湿法脱硫浆液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 | 第25-36页 |
3.1 前言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2.1 实验流程 | 第25-26页 |
3.2.2 分析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3.3.1 温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3.3.2 浆液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3 浆液中S(IV)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4 Cl~-的影响 | 第32-34页 |
3.4 汞在脱硫浆液中的迁移转化机制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4章 添加剂对模拟脱硫浆液中汞再释放的影响 | 第36-48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实验方法与分析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4.3.1 硫化钠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2 重金属捕集剂的影响 | 第38-43页 |
4.3.2.1 TMT-18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2 DTCR-2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2.3 浆液初始pH值对重金属捕集剂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3 Fenton试剂的影响 | 第43-47页 |
4.3.3.1 Fe~(2+)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3.2 H_2O_2单独作用时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3.3 添加草酸的影响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脱硫石膏中汞的稳定化研究 | 第48-55页 |
5.1 前言 | 第48-4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5.2.1 脱硫石膏热处理过程中汞的释放 | 第49页 |
5.2.2 脱硫石膏在酸性条件下汞的浸出实验 | 第49页 |
5.2.3 脱硫石膏中汞浓度的测量 | 第49-5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5.3.1 加热温度的对汞释放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2 升温速率对汞释放的影响 | 第51页 |
5.3.3 液固比对汞浸出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4 浸提剂初始pH值对汞浸出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5 模拟酸雨的浸提剂类型对汞浸出的影响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