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及近缘植物氮效率性状的QTL定位及利用

符号说明第5-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引言第12-24页
    1.1 作物氮效率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1.1 氮高效品种的的筛选及评价标准第12-14页
        1.1.2 根系N的吸收第14-15页
    1.2 植物N吸收利用的调控表达机制第15-16页
    1.3 内源激素对N吸收利用的调控第16-17页
    1.4 N吸收利用中的碳/氮互作第17-18页
    1.5 植物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第18-22页
        1.5.1 QTL作图群体的构建第18-20页
        1.5.2 遗传标记第20页
        1.5.3 QTL作图方法第20-21页
        1.5.4 氮效率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第21-22页
    1.6 小麦氮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4-38页
    2.1 试验材料第24-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38页
        2.2.1 水培试验第26-27页
        2.2.2 植物基因组DNA和RNA的提取第27-29页
        2.2.3 SSR引物的来源第29页
        2.2.4 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第29-31页
        2.2.5 标记带型统计第31页
        2.2.6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1-32页
        2.2.7 表型调查及数据处理第32-33页
        2.2.8 QTL定位第33-34页
        2.2.9 转录组测序第34-36页
        2.2.10 差异基因的qRT-PCR荧光定量分析第36-37页
        2.2.11 KASP分子标记开发第37-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68页
    3.1 粗山羊草自然群体苗期氮效率筛选第38-43页
    3.2 硬粒小麦-粗山羊草DH群体氮效率性状的QTL定位第43-49页
        3.2.1 硬粒小麦-粗山羊草DH群体的创建第43页
        3.2.2 氮效率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第43-45页
        3.2.3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45-47页
        3.2.4 氮效率性状的QTL定位第47-49页
    3.3 粗山羊草氮高效基因的转移利用第49-52页
    3.4 粗山羊草耐低氮胁迫的转录组测序第52-59页
        3.4.1 数据测序质量评估及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52-54页
        3.4.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第54-55页
        3.4.3 差异基因的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第55-56页
        3.4.4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荧光定量分析第56-57页
        3.4.5 IAA15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第57-59页
    3.5 小麦巢式作图群体(NAM)群体苗期氮效率性状的QTL定位第59-68页
        3.5.1 NAM 群体氮效率性状的表型统计分析第59页
        3.5.2 整合遗传图谱的构建第59-64页
        3.5.3 氮效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第64-68页
4 讨论第68-77页
    4.1 粗山羊草氮效率性状的评价第68-69页
    4.2 硬粒小麦-粗山羊草DH作图群体第69-70页
    4.3 粗山羊草氮高效基因的回交转移利用第70页
    4.4 粗山羊草耐低氮胁迫的转录组测序第70-72页
    4.5 普通小麦NAM群体氮效率性状的QTL定位第72-76页
        4.5.1 NAM群体及整合遗传图谱第72-73页
        4.5.2 氮效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第73-74页
        4.5.3 在育种中的应用第74-76页
    4.6 氮效率性状遗传改良的思考第76-77页
5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3页
附表第93-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控释尿素与水分互作对夏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氮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小麦族系统发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