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13页
        1.1.1 国际数学建模发展历程及趋势第10-12页
        1.1.2 中国数学建模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2-13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1.3 研究的内容第13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2页
    2.1 数学建模理论基础第14-15页
        2.1.1 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学第14页
        2.1.2 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第14-15页
    2.2 相关概念第15-17页
        2.2.1 模型、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第15-16页
        2.2.2 问题解决、解应用题和数学建模第16-17页
    2.3 数学建模的过程第17-19页
        2.3.1 数学建模流程图第17-18页
        2.3.2 数学建模过程状态图第18-19页
    2.4 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第19-22页
        2.4.1 德国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第19页
        2.4.2 《课程标准》中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划分第19-21页
        2.4.3 本次测量所采用的数学建模素养划分标准第21-22页
3. 研究设计第22-36页
    3.1 研究思路第22页
    3.2 数学建模素养测评试卷的设计与试测第22-24页
        3.2.1 测评试卷的初设计与初试测第22-23页
        3.2.2 测试卷的整体再设计与第二次试测第23页
        3.2.3 测试卷具体问题修改过程第23-24页
    3.3 试测的评分标准及结果分析第24-35页
        3.3.1 水平一测试部分评分标准及试测结果分析第24-27页
        3.3.2 水平二测试部分评分标准及试测结果分析第27-32页
        3.3.3 水平三测试部分评分标准及试测结果分析第32-35页
    3.4 数学建模测评中的问卷调查部分第35页
    3.5 数学建模试测的信度与效度第35-36页
4. 实测结果统计与分析第36-57页
    4.1 数学建模素养测评对象分析第36页
    4.2 数学建模素养测评信度和效度第36页
    4.3 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测评整体水平分析第36-39页
    4.4 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分布和各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检验第39-45页
        4.4.1 性别在学生建模素养水平分布的差异性第39-40页
        4.4.2 文理科在学生建模素养水平分布的差异性第40-42页
        4.4.3 平行与重点班在学生建模素养水平分布的差异性第42-44页
        4.4.4 平时成绩与学生建模素养水平分布的相关性检验第44-45页
    4.5 第三部分问卷调查与信息反馈数据分析第45-52页
        4.5.1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与学习目的统计分析第45-47页
        4.5.2 学生对建模学习相关态度的统计分析第47-49页
        4.5.3 教师教学方式与数学建模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第49-51页
        4.5.4 学生对数学建模理解调查统计分析第51-52页
        4.5.5 学生最感兴趣题目与感觉最难题目第52页
    4.6 学生在典型题目上的表现第52-57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7-60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建议第58-6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总结第60页
    6.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物学情境化试题的命制研究
下一篇:关于高中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以数学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