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2页 |
1.1 多酸简介 | 第11-12页 |
1.2 氧化脱硫 | 第12-24页 |
1.2.1 柴油中硫含量标准 | 第12-13页 |
1.2.2 柴油中硫化物的反应活性 | 第13-14页 |
1.2.3 柴油氧化脱硫的氧化剂 | 第14-16页 |
1.2.4 多酸催化氧化脱硫 | 第16-18页 |
1.2.5 氧化脱硫的其他方法 | 第18-19页 |
1.2.6 氧化脱硫的反应条件 | 第19页 |
1.2.7 柴油氧化脱硫工艺流程 | 第19-21页 |
1.2.8 柴油 HDS-ODS 联合脱硫 | 第21-22页 |
1.2.9 氧化脱硫副产物砜的转化和利用 | 第22-24页 |
1.3 多酸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 | 第24-25页 |
1.4 多酸相转移催化 | 第25-27页 |
1.4.1 多酸可控相转移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27-32页 |
1.5.1 氧化脱硫的问题和对策 | 第27-28页 |
1.5.2 多酸催化剂的问题和对策 | 第28-29页 |
1.5.3 本论文研究目标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微型反应控制相转移多酸催化剂在氧化脱硫方面的性能研究 | 第32-52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2.2.1 试剂 | 第33-34页 |
2.2.2 仪器和设备 | 第34-35页 |
2.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37页 |
2.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2.3.1 催化剂的 FT-IR 分析 | 第38-40页 |
2.3.2 催化剂的 SEM 分析 | 第40-41页 |
2.3.3 催化剂的 TEM 分析 | 第41-42页 |
2.3.4 催化剂的 BET 分析 | 第42-43页 |
2.3.5 催化剂的 ICP-AES 分析 | 第43页 |
2.3.6 催化剂的热重分析 | 第43-44页 |
2.3.7 催化剂的紫外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2.3.8 催化剂的固体磷核磁分析 | 第45-46页 |
2.3.9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评价 | 第46-49页 |
2.3.10 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能 | 第49-50页 |
2.3.11 砜的脱除 | 第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多酸溶致液晶在烯烃环氧化和氧化脱硫方面的性能研究 | 第52-70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3.2.1 试剂 | 第53页 |
3.2.2 仪器和设备 | 第53-55页 |
3.2.3 [C_(16)H_(33)(CH_3)_2NOH]_3[PO_{WO(O_2)_2}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页 |
3.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5页 |
3.2.5 柴油氧化脱硫 | 第55页 |
3.2.6 柴油氧化脱硫前后硫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9页 |
3.3.1 催化剂的 FT-IR 分析 | 第55-56页 |
3.3.2 催化剂的 XPS 分析 | 第56-58页 |
3.3.3 催化剂的 ESI-MS 分析 | 第58-60页 |
3.3.4 催化剂的 ICP-AES 分析 | 第60页 |
3.3.5 催化剂的固体磷核磁分析 | 第60页 |
3.3.6 催化剂的 SEM 分析 | 第60-61页 |
3.3.7 催化剂的 UV-vis 分析 | 第61-62页 |
3.3.8 催化剂的 XRD 分析 | 第62页 |
3.3.9 催化剂的热台偏光显微镜分析 | 第62-63页 |
3.3.10 催化剂的热重分析 | 第63-64页 |
3.3.11 环辛烯环氧化活性 | 第64-66页 |
3.3.12 最优条件下烯烃环氧化和硫化物氧化 | 第66-67页 |
3.3.13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 第67-68页 |
3.3.14 和其它催化体系的比较 | 第68页 |
3.3.15 柴油氧化脱硫 | 第68-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多酸-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和在烯烃环氧化方面的性能研究 | 第70-80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4.2.1 试剂 | 第70-71页 |
4.2.2 仪器和设备 | 第71-72页 |
4.2.3 多酸-氧化石墨烯的催化剂的制备 | 第72页 |
4.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79页 |
4.3.1 多酸-氧化石墨烯合成机理讨论 | 第72-73页 |
4.3.2 催化剂的温度响应特性 | 第73-74页 |
4.3.3 两亲性的石墨烯-多酸催化剂的乳化性能 | 第74页 |
4.3.4 催化剂的 FT-IR 分析 | 第74-75页 |
4.3.5 催化剂的 XPS 分析 | 第75-76页 |
4.3.6 催化剂的 ICP-AES 分析 | 第76页 |
4.3.7 催化剂的固体磷核磁分析 | 第76-77页 |
4.3.8 催化剂的 SEM 分析 | 第77页 |
4.3.9 不同氧化剂和溶剂对环辛烯环氧化的影响 | 第77-78页 |
4.3.10 多种烯烃和硫化物的氧化 | 第7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