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一般理论 | 第15-28页 |
第一节 网络产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一 网络产业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网络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网络产业市场的特征 | 第16-24页 |
一 双边市场特征 | 第17-18页 |
二 网络外部性 | 第18-19页 |
三 消费者锁定效应和正反馈效应 | 第19-21页 |
四 动态市场特征 | 第21-22页 |
五 低边际成本和高边际收益 | 第22-23页 |
六 知识产权保护壁垒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危害 | 第24-25页 |
一 扰乱了网络产业市场中的公平竞争秩序 | 第24页 |
二 阻碍了网络产业市场中的技术创新 | 第24-25页 |
三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第25页 |
第四节 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规制的意义 | 第25-28页 |
一 有利于维护网络产业市场中的公平竞争秩序 | 第25-26页 |
二 有利于保护网络产业市场中的技术创新 | 第26页 |
三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网络产业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28-33页 |
第一节 相关市场的界定理论 | 第28-31页 |
一 相关产品市场 | 第29-30页 |
二 相关地域市场 | 第30-31页 |
三 相关时间市场 | 第31页 |
第二节 网络产业相关市场的界定方法 | 第31-33页 |
一 选择交叉弹性分析法界定网络产业中的相关市场 | 第31-32页 |
二 弱化网络产业中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网络产业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 | 第33-35页 |
一 市场结果标准 | 第33页 |
二 市场行为标准 | 第33-34页 |
三 市场结构标准 | 第34-35页 |
第二节 采用市场结构标准进行网络产业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35-39页 |
一 弱化市场份额因素 | 第35-36页 |
二 重视市场进入壁垒因素 | 第36-37页 |
三 考虑经营者行为对竞争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 | 第39-47页 |
第一节 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原则 | 第39-41页 |
一 反垄断法适用中的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 | 第39-40页 |
二 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原则的选择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方法 | 第41-47页 |
一 搭售 | 第41-43页 |
二 掠夺性定价 | 第43-44页 |
三 拒绝交易 | 第44-45页 |
四 差别待遇 | 第45页 |
五 强制交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我国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规制的检讨与完善 | 第47-55页 |
第一节 我国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的立法概况 | 第47-48页 |
一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 第47页 |
二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47页 |
三 与网络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一 缺乏专业性立法 | 第48-49页 |
二 欠缺专业性的法律实施机构 | 第49页 |
三 举证责任分配不明确 | 第49-50页 |
四 法律责任承担不明确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网络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51-55页 |
一 健全专业性法律法规 | 第51-52页 |
二 设立专业性的法律实施机构 | 第52-53页 |
三 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 第53页 |
四 完善法律责任制度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